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未来教室”进课堂 师生-平板颠覆传统教学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3-23 10:15 围观689次

  平板电脑进课堂?学生人手一只?这样的课堂,简直……哇!高大上,有没有?原来日前绍兴市移动终端项目研讨现场会的在诸暨市店口镇弘毅小学举行,绍兴市移动终端项目的22所学校分管校长和青年骨干教师及绍兴市各区、县(市)此项目负责人100余人参加了现场研讨。绍兴市电教馆王勇军馆长,顾丽萍副馆长,绍兴市越城区教研室何灿华主任,诸暨市教育技术中心方兰英主任莅临指导。这是弘毅小学谢斌辉老师和四三班的孩子们奉献了一堂精彩的平板电脑进课堂中的一幕。

  自从“互联网+”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后,它就像魔法棒一样,不管“+”的是什么,都会在领域内掀起变革。那么,“互联网+教育”,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笔者带着好奇心走进了课堂,看这里的“智慧教室”如何颠覆传统教学的。

  触屏讲课遥控答题学生变“老师”

  研讨中,弘毅小学的谢斌辉老师带来的移动终端课堂应用展示课:《三角形的认识》,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学课,这节课结合了平板电脑的使用,突破了传统课堂“师”、“生”、“教材”的界限,借助科技的力量,把信息化建设带入课堂。“3、2、1,开始抢答!”随着台上“小老师”的一声令下,屏幕上显示出“冯铭磊获得该题的抢答权”。 然后,该同学通过大屏幕,与同学分享并讲解。全班34个同学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学生们按下回答键后,可以通过系统给出的柱状图马上得知对题率,掌握学生对哪些知识点还不理解,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谢老师告诉笔者。在过去,老师讲课通常试用板书或者PPT的形式,然而再有趣的PPT也只能用于展示,没法互动。现在的课堂,通过投影技术,黑板上就能实现触屏。老师通过系统随机选人回答,学生也可以抢答。这样的互动颠覆了传统的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单一授课方式,保证了全班同学的参与度。

  而这一切都基于在弘毅小学率先普及的移动终端项目智慧教室系统,这正是互联网+教育产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上课过程中,谢老师充分运用了平板电脑的特性,通过移动终端的自学,以及发挥抢答、拍照等功能,将移动终端进课堂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移动终端进课堂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

  2017年2月起,移动终端进课堂开始在店口弘毅小学试用并在四年级普及,该校教师团队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中。而作为弘毅小学首个把移动终端进课堂熟练引入数学课堂的人,谢斌辉老师感受良多。

  “刚开始给学生们发平板,我心里是有些抵触的,总担心会耽误学生们学习。”谢老师的顾虑很快就被学生的课堂表现打消了。“大家对这种高科技的教学方式接受很快,研究三两下就明白了,甚至有时候是他们学会了教给我。”

  笔者看到,在谢老师的数学课上,老师讲解三角形时可以通过智慧教室系统,将要研究的三角形推送到每一个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的平板上对三角形进行研究。

  谢老师告诉笔者,移动终端进课堂是一种趋势,未来像平板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会更多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以后可能各科教材和习题都放在学生的平板里,甚至不用背书包就能来上学,一个平板就是一个电子书包。”

  “智慧教室”倒逼老师提升教学能力

  “智慧教室”的推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在倒逼老师们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谢老师说,科技发展的脚步谁也抵挡不了。他说:“石器时代结束,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而是因为青铜和铁器出现了。”

  据了解,弘毅小学每个班级都有一个QQ群和一个微信群,各科老师提前把视频等教学资料上传至QQ群里和微信群,方便学生提前下载、提前预习,也方便家长掌握孩子的学习进度。互联网如此大规模地应用在日常教学中,这是谢老师没有想到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全新的革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老师们也要思考如何让学生进行主动、高效的学习。”弘毅小学的信息技术老师金海涛说,学生们生活在处处充满信息技术的环境中。智能手机、智能游戏机、平板电脑……现在的学生是伴随着电子产品成长起来的一代,对这些产品也有一种天然的灵性,甚至无师自通。金海涛说,如果教室仍然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或是传统的多媒体,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反而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老师厌教。

来源:教育时讯 作者:杨守彬,吴晓锋 责任编辑:王婷婷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