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在线教育市场回暖 是新一轮泡沫还是机会?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8-21 10:25 围观584次

  早在2014年前后,在线教育市场成为一个大热的风口,市场刮起了一股创业热潮,资本大量涌入,不断有新产品、新玩家进入在线教育行业,2013年,平均每天有2.6家在线教育创业公司成立,资本密集涌入。

  2014年在线教育市场投融资合计超过了44亿元,诸多在线教育公司在业内也以头条的姿态傲视群雄。

  据易观智库分析师当时给出的数据是,2014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334亿元,预计到2017年时市场规模将达到2864亿元,平均复合增长率27.7%。

  但由此泡沫随之涌现,呈现出诸多乱象,在线教育公司倒闭潮也由此拉开。数据显示,仅2014年,就有近60家在线教育创业公司倒闭或转变方向。此后,在线教育市场呈现了一段长时期的寒冬期与冷静期。此后,在线教育市场公司长期内不在头条的关注视野之内,资本也开始捂紧钱包。

  直到近段时间,小猿搜题涉黄,指控作业帮蓄意抹黑,两大在线教育平台开打,再次将人们的视野拉回到这个已经被业内冷落许久的行业。

  在线教育经历了几年的冷静期之后,开始从寒冬回暖

  两大在线教育平台开打的背后,也意味着这个行业的竞争已趋白热化,但这不是要讨论的重点。事实上,从当前整体的在线教育行业来看,我们会发现,在线教育市场的风口经历了几年的冷静期之后,又开始从寒冬回暖了。

  艾瑞咨询早前的报告显示,国内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逐年上升,2016年市场规模达到1560.2亿元,同比增长速度为27.3%。

  而2016年教育行业发生了多起大额融资,包括学乐云教学的2亿美金C轮融资,在线少儿英语平台VIPKID 1亿美金的C轮融资,智慧树网3.5亿人民币B轮融资等。斗鱼TV也完成了1亿美金的B轮和15亿元的C轮融资,并设置鱼教鱼乐专区开始涉足教育领域。

  在今年,整个全球的在线教育市场的投融资动作持续涌动,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教育科技创业公司吸引了131笔资金,总额约为5.45亿美元,与前五个季度相比,交易量都在上涨。

  在美国,一家为儿童提供在线学习资源的公司Age of Learning宣布获得1.5亿美元融资,目前公司估值已达到10亿美元。

  美国另一家公司独角兽型公司是”Pluralsight“,它主要为专业软件开发商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去年12月,Pluralsight获得3000万美元投资之后,估值一路走高,也达到10亿美元量级。

  在国内,相关资料与信息显示,去年8月,作业帮宣布完成C轮1.5亿美元融资,2017年1月,学霸君获得1亿美元的C轮融资。今年5月底猿辅导公司宣布最新一轮1.2亿美元融资,另外,K12在线教育平台三好网于近日完成了今年的第二次巨额融资。此外,新东方与好未来等巨头企业在线业务整体增长势头明显。

  当前在线教育市场回暖背后:有哪几方面的原因?

  当前在线教育市场再次回暖背后,有几方面原因,一方面在于,当前互联网创投资本手里有钱,但没有好项目,BAT巨头几乎通过流量、用户、资源连接了互联网所有的热门领域,各领域垂直领域的草根创业者凸显而出的难度变大,也意味着要投出独角兽的难度在变大。

  这也是为什么当前资本都倾向于线下找流量,让打着共享项目的创业者野蛮生长。

  资本寻求大规模、爆发式盈利的企业几乎不可能了,但稳定与合理的投资回报率依然在考虑之内,而在线教育市场经历几年低调冷静的发展之后,市场培育的差不多了,用户增长、商业运营模式、市场认知度等诸多方面在逐步走向稳定,意味着资本可以开始逐步收割头部与培育潜力型企业。

  再次,在线教育市场需求升温。这种升温一方面在于在线教育类产品是面向家长市场,但体验者却是孩子的这样的一种用户错位的产品,因此它需要准确切中家长的心理需求,当前,中产阶层家庭队伍壮大,对子女教育投入见涨,许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下血本。

  而中产阶层对于知识、阶层与未来的焦虑往往会压在下一代身上,导致在线教育市场尤其是K12教育需求也逐步庞大。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处于K12教育的人口接近1.8亿,预计到了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亿元。庞大的市场蛋糕,资本也快速嗅到了这新一波的市场红利。

  另一方面,直播这种互联网新兴模式与技术等均可以与在线教育进行结合,这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比如说,去年7月,疯狂老师的K12直播平台正式上线,此外作业帮、盒子鱼等教育公司也推出了直播产品,而斗鱼直播平台却反向针对在线教育领域进行投资布局,这些均可以视为直播可能给在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会,两者具备融合发展,互相推动的趋势。

  另一方面是、AR、VR、AI等新技术的发展也为在线教育市场的未来产品模式创新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因为在目前,在线教育平台最为稀缺与核心的资源就是老师,尤其是一对一个性化教学,要求高运营效率但利润也很低,这也是平台规模化需要资金与资源来攻克的一道难关,而AI的想象空间在于可以起到辅助甚至代替教师的作用。

  比如在线教育平台通过VR、AR结合AI算法可以构建识别和优化内容模型,建立知识图谱,运用AI算法与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结合聊天室搜集学生各类学习数据,有针对性的推送最合适的学习内容来补齐学生的知识漏洞与短板。

  或者通过语音、语义识别,自动化批改或者归类作业,给予学生学习的一些即时反馈。而这些技术通过在教育类消费级产品上的应用也可以迅速推动技术的扩展、衍生与应用。一旦AI技术能很好的结合进来,这无疑将成为平台的一大核心竞争力。

  行业的症结与创业者的机会

  目前,BAT等一线互联网巨头、网易、YY等二线巨头、以新东方、学大等传统教育巨头都在在线教育市场布局下子。还有不计其数的在线教育创业公司都在发掘深耕这个市场不同的垂直领域。

  在线教育市场被深耕多年之后,用户市场的需求潜力已经被逐步的激发出来了,但另一方面,当市场被各路巨头、创业者以各种姿势占满赛道的时候,也意味着创业者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从整个行业环境来看,尽管在线教育再次回暖,但整个行业发展态势依然不容乐观。早期的在线教育行业主要是以教育资讯内容、录播视频的在线化为主,以这种低边际成本的规模化为驱动力实现在线化。

  后来在线教育模式逐步发展出了智能题库潮以及拍照搜题、答疑的趋势,以学霸君、作业帮等APP为主。当前,多数在线教育平台的教学模式已经基本覆盖拍照搜题、答疑、录播、一对一在线答疑、直播课、同步练习等教、学、测、练、评的各种模式。

  在当前来看,在线教育的教学模式逐步走向成熟,甚至开始走向同质化,各大平台比拼的除了平台资源与模式的创新、差异化之外,更重要的是资金链与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但品牌依然需要资本来推动运作,因为整个行业的盈利模式依然不清晰,正向现金流造血能力强的公司屈指可数,资本更为理性,尤为看重投资回报率。

  另外,当前大部分在线教育企业无非是做课程课件、题库、流量、授课的创业公司,几乎面临盈利模式的问题,早前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出过一份统计数据称,国内在线教育机构8000家左右,有70%的K12在线教育企业处于亏损状态,15%企业营收持平,10%企业死亡,盈利的企业只占5%。

  当前在线教育平台的盈利模式多数采取的是预收费模式,但在线教育平台面向的收费用户群体却又没有经济能力,付费的权限多数还是控制在家长手中,预付费模式的赛道已经足够拥挤。

  它能不能长期让家长为之买单并成为一种稳定增长的可持续性模式还很难说,这还需要看平台提供的学习服务与内容价值是否能受到普遍的认可。

  因此,这意味着在线教育平台的盈利模式是极不稳定,未来行业的拐点要看整体运营现金流是否接近转正并在一段时期内可以打平,如果缺乏正向的现金流,容易被资本绑架,这是它潜在的风险。

  因此,未来之路要么拿到足够的融资来缓解资金链困局先生存,要么开辟新的盈利模式来谋发展,要么从C端向B端用户寻求新的增长点,比如当前网易云课堂、新东方等均开始踏入B端市场,推出企业版产品,谋求B端与C端的融合。

  沪江网、学而思在线等则发展的是B2C模式,即平台来组织教育资源,然后由平台分发资源对接学生,并从中抽佣收费,而通过B2B或者B2C模式对接成人版与企业级市场用户,也不失为新的出路。

  整体来看,当前的在线教育市场依然孕育着巨大的风险,也有一定的机会。机会在于,将AR、VR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时,这种前景还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当前中产阶层消费升级与知识焦虑无疑也是给在线教育市场带来了一些机会,也是提升付费率、客单价与口碑传播的机会。

  从整个在线教育的行业来看,在线教育平台的的整体在线付费续单率在持续提升,用户稳定性与生命周期在延长、利润率相对较高的K12业务稳中有升。

  但目前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并不清晰,同质化竞争模式初露端倪与各个垂直赛道已经相对拥挤,投资者与创业者在缺乏实力底蕴与差异化路径,没有想清楚整个项目的模式与盈利方向之前,盲目进入这个回暖的市场,也有再次成为炮灰的可能。

来源:亿欧网 责任编辑:云燕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