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教育部鼓励高校开设AI相关专业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6-12 08:20 围观540次

  AI将像生产资料一样 融入各行各业 教育部鼓励高校设相关专业

  6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高校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家长们看好它的“高工资和好就业。”

  目前AI人才紧缺,专业成爆款与产业需求密切相关。6月8日上午,教育部在浙江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介绍,在2018年认定的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布局建设了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有71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设置了86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另外,引导高校用好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

  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

  6月8日的发布会,主要是围绕教育部最新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雷朝滋介绍,该计划是一份汇集各类政策措施,引导、支持高校提升人工智能领域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等能力的指导性文件,接下来将尽快落实相关支持政策。

  雷朝滋还表示,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多种方式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设立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对于研究生招生方面,雷朝滋表示,高校要把给予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增量落到实处,教育部支持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

  在本科生招生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在近期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等几大专业相当“亮眼”。

  记者梳理发现,在新增的授予工学或理学学位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中,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和其它部门主管的一共有22所。从区域来看,北京5所,天津2所,河北13所,山西12所,内蒙古10所,辽宁7所,吉林6所,黑龙江4所,上海4所,江苏12所,浙江9所,安徽14所,福建9所,江西7所,山东13所,河南21所,湖北6所,湖南4所,广东12所,广西6所,海南3所,重庆8所,四川5所,贵州8所,云南9所,陕西7所,甘肃4所,宁夏1所,新疆1所。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其它高校,985和211类院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更为积极主动,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开武大和华科,其余5所211类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机器人工程也是依托于人工智能所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注重算法统计和思维创新。在新增的授予工学学位的机器人工程专业中,由教育部主管的共有3所,由工业、信息化部门主管有1所。从地域来看,北京1所,天津2所,河北1所,山西1所,辽宁4所,吉林1所,黑龙江2所,江苏8所,安徽3所,福建1所,江西2所,山东4所,河南5所,湖北4所,湖南1所,广东5所,重庆5所,四川3所,陕西1所,新疆1所。

  重视本科专业的新增,同时也要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的招生指标,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在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就表示,要加大对人工智能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力度。

  如何培养AI人才?

  高校如何培养AI人才?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在发布会上介绍,浙江大学是国内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高校之一,下一阶段,浙大将引领交叉会聚趋势,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学科生态。浙江大学将推动神经系统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互动融合,加快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推动与教育学、医学、法学、工学、农学等学科的交叉会聚;另外,浙大还将进一步开展人工智能前沿研究,打通创新发展链条,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转化。

  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介绍,清华大学从体制机制上作了探索,为了推动人工智能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学校成立了跨学科交叉研究领导小组,出台了多个支持跨学科交叉智能研究的文件。如跨院系的教师兼职制度,计算机系的教授可以到生命学院兼职,还出台了跨学科交叉学位评定制度,对于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AI从业者,均提到了学科交叉培养的制度。天泽智云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副总裁史喆博士表示,他本科在北航读的是可靠性与系统工程,硕士和博士在美国读的是机械工程,研究方向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其中有涉及AI交叉学科的研究。

  他建议国内的AI专业应该考虑如何打破专业壁垒,“人工智能涉及到多个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包括计算机、统计、神经系统科学还有机械等多个方面,是将传统学科中涉及到AI的领域提取出来设立一个专业,还是把人工智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融入到目前的教学体系当中,与当今的学科以及系别设计一致?”

  对于当前的人工智能专业热,以后是否会人才过剩?史喆表示,AI在美国也是热门专业,资本引导人力资源流向在各国都很普遍,未来AI会像生产资料一样融入各行各业,培养的人才也会根据不同层次融入到各个行业,需求是非常大的。

  北京大学2014级人工智能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人工智能、计算机、电子、微电子四个专业是电子信息下分流出来的四个方向,人工智能专业的历史相对年轻,人数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也比较少,他们这一届,计算机专业有200多人,而人工智能只有50余人,人工智能专业主要学习的课程涉及计算机基础课程和数学方向的课程,特色课程包括信号处理、心理学课程和机器学习等。

  在谈及就业的情况时,小吴介绍,“很少人选择本科毕业就出来就业,一般会继续深造,其中保研和留学各占一半的比例。”

  “人工智能专业非常好就业,大概本科毕业生年薪20万,研究生毕业40万。”小吴说,就业的可以去大的互联网公司,比如百度、网易、腾讯、阿里巴巴、谷歌、facebook等,也有知名创业公司比如商汤、旷视等。就业方向一般是做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算法工程师,比如一家公司会让你设计一个好的交易分配算法,然后就要使用一些算法来设计一种高效完成目标的方法。

(原题目:高考填报志愿新选择:教育部鼓励高校开设AI相关专业)

来源:新浪 作者:周慧 张建林吴祎 责任编辑:寿淑衡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走进AI,先从大脑记忆和网路记忆开启 ——记忆的奥秘——

    走进AI,先从大脑记忆和网路记忆开启 ——记忆的奥秘——
    奥图码数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09-06
    现在的学生至少要在学校接受十多年的教育,每天记忆和学习,多么希望自己可以过目不忘,可既然记忆如此重要,为什么人类没有演化成过目不忘?为什么我...
  • 新东方发布首款“教育+AI”产品“AI班主任”
    techweb10-31
    10月30日,近日新东方旗下的北京比邻东方教育科技公司,发布基于N-Brain平台的首款“教育AI”产品——BlingABC“AI班主任”,该产品真正在教学应用场景端,通过人工智能的科技办法解决教学问题。...
  • 网易AI携手新东方布局“AI+教育”
    美通社10-30
    10月29日,新东方AI研究院“N-Brain联盟”发起暨新品发布会在北京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举行,网易AI受邀出席。网易AI总经理李晓燕参加圆桌论坛网易AI通过AI加持的AR赋能教育教育作为未来人才储备与...
  • 校地共建!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大连研究院成立!
    大工新闻网10-30
    10月22日上午,大连市政府与我校共建“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大连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工智能研究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主楼412会议室举行。靳国卫副市长、郭东明校长、姚山副校长出席签约仪...
  • 百度云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揭牌
    福州新闻网10-30
    昨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百度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百度云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标志着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首家与百度合作的高职院校。据了解,双方以福州职...
  • 加强产教融合,培育AI人才 华为ICT学院“创智计划”发布
    北国网10-19
    在HUAWEICONNECT2018期间,华为企业BG正式发布华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创智计划”。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重塑产业格局。据Gart...
  • AI教育公司「Learnable.ai」完成天使轮融资
    36氪10-18
    “因材施教”的理念早已有之,然而面对我国1.8亿的K12学生,17.76万的小学,5.21万的初中,1.34万的高中,每每40-50人乃至更甚的班型,个性化教学实在是“镜中花,水中月。”更好的教育体验、更...
  • 用AI 分析课堂情绪,「清帆科技」助力教育“精细化运营”
    36氪10-17
    提升教学效率的核心在于获取结构化可分析的教学数据。在“教、学、练、测”四个环节中,由于练和测本身可以落点于拆分详细、内容固定的选项上,很容易在线上完成,获取用户的学习数据和知识图谱...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