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VR虚拟现实井喷式发展的一年,VR游戏,VR购物、虚拟现实换装、VR过山车、VR电影、VR展示等等,人们将VR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在各行各业,贪婪的享受着VR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利益。两年的时间过去,VR虚拟现实技术看似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却受制于技术,经济等因素,在现在似乎失去了新的发展方向,人们也努力的在向新领域中不断求索,寻求新的突破。
最近,事情似乎有了新的转机。
小编今天在浏览热点的时候看到了一条新闻:
中新网1月14日电 据澳大利亚《星岛日报》报道,负责调查澳大利亚墨尔本中国留学生刘志凯(音译,Zhikai Liu)自杀案件的死因裁判官,发现自杀留学生较少就精神问题求助。她呼吁澳大利亚当局,鼓励留学生使用精神健康服务。
24岁的刘志凯于2015年11月到澳大利亚留学,但因饱受语言障碍和失眠困扰,在4个月后自杀身亡。负责调查其个案的维省死因裁判官占美臣(Audrey Jamieson)发现,刘志凯没有留下遗书,但他自到达澳大利亚后,表现了一些未确诊和未进行治疗的精神病征兆。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小学生跳楼只因没写完作业。幼小的生命在竞争与压力的环境中显得那么脆弱。有人会说,孩子心智不成熟,承受压力的能力弱,不像成人,一个个都坚强的的像不死的小强。每当听到这里,小编就拿出富士康那些年高居不下自杀率打他的脸:即使是成年人,当压力积攒到承受的极限,无处释放,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心灵的奔溃和生命的消逝。
中国民众的心理压力如此之大,全世界都是如此吗?
通过查阅资料,小编发现中国民众的心理压力虽不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第一,却也是名列前茅,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就是浪漫的法国。法国人民一年中有150多天在放假,甚至一些店铺在放假期间不准开门营业,因为这是触犯法律的。小编我也只能在旁边羡慕不已。
中国人的心理压力如此之大,难道不想办法去减压吗?
每每问及此处,人们就会说:
“作业那么多,没时间!”
“工作不努力,饭都吃不起,怎么有时间减压!”
“广场都被大妈大爷占领了,想低碳减压,没地方!”
“雾霾那么重,你是想心灵减压的,还是想身体报废呢!”
总结来看,限制人们减压的罪魁祸首就是没时间和没地方。可是这和VR虚拟现实技术有什么关系的?看官莫急,且看我慢慢叙来。
VR设备具有简便,小巧的特点,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眼前展现全世界的风景,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环游世界;相对于真正的旅游,去电影院看电影,相约三五好友去逛街吃饭,宣泄心中的苦闷,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无异于无视了空间的限制,节约了“准备”的时间和“在路上”的时间。如果用VR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减压放松,那么限制人们减压的空间、时间限制都将不复存在。
一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与VR设备的心理宣泄的应用》的论文中说道:在构建出的那个虚拟现实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及心理学知识,通过类似游戏任务诱导用户被动的释放内心的情绪,或者构建虚拟人物甚至是真人来进行言行上的诉说,发泄。无论是从医疗健康的角度,还是从商业前景来看,这都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
如此看来,事情已经得到了完美的解决?虚拟现实技术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大众获得了最方便的减压方式。然而硬件好解决,心理减压方式确是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盲目的使用VR心理减压放松,得不到最有效地放松的同时,还有可能危害心理健康,加重心理压力。
在这里呢,小编我个人推荐京师博仁的VR情绪反馈训练系统,听说是和各高校专家教授联合研发出来的,专业水平还是妥妥的。
另外使用VR虚拟现实放松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VR技术营造出相当真实的草原、海滩、公园等自然场景,再配合专业的放松音乐和引导语音,可以帮助使用者摆脱日常工作、学习带来的烦恼,平复抑郁、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快速进入深度放松状态,提升主观幸福感。但是在使用时尽量选择平躺,或身边有人看护,以免沉浸在VR虚拟现实放松时,手脚乱动伤害到现实中的自己。
二、虚拟现实系统会集成众多VR体感互动游戏,训练者可自行选择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情绪宣泄。通过体感游戏不仅能够引导用户充分释放不良情绪、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也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情绪训练枯燥无聊的问题。然而,在享受VR心理减压放松带来的畅快感时,大脑释放大量的多巴胺,使人兴奋,甚至使人上瘾。所以要适度的使用VR体感互动游戏,保持身心健康的同时,拒绝成瘾。
三、在使用VR情绪反馈放松训练系统时,重要的是得到反馈,通过系统对自身的评估与测评,科学的使用VR虚拟现实放松,而不是盲目的游戏,将VR心理减压放松系统变成了新的“电子毒品”,就像手机低头族一样造就了一批新的“VR族”。
小编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科学、规范的使用新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才能真正成为人们为心灵减负的重要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