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校企合作同频共振 安徽医科大学创新驱动就业再冲刺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2-07-04 09:30 围观601次

  “此次专场招聘是教育部2022年‘就业百日冲刺行动’的大背景下,安徽医科大学与合肥市高新区又一次高质量的就业联动,谢谢你们的大力支持!”安徽医科大学联合合肥市高新区共同开展的生物医药与医学工程类专场招聘会上,学校相关工作人员正与高新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积极交流着。

  目前,安徽医科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仍在全力冲刺。因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不利、不确定因素增多,2022年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面对此局面,学校积极应对、开拓创新以强化校企合作成为今年就业提升的新引擎、新动力,助推就业提升再冲刺。

校企合作同频共振 安徽医科大学创新驱动就业再冲刺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促进就业

  今年,安徽医科大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全力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走访近150家单位。这既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务实举措,也是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促进安徽医科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

  在访企拓岗行动中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合作联动、互通互融”。学校在走访中既是着眼当下,为了毕业生开拓更多就业岗位,更立足长远,与行业内头部企业、高新技术科研平台、高层次用人单位进行产教研的深度合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精准的人才就业政策,实现人才供需有效和精准对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契合度,实现用人单位与学校同向同行。正如校党委书记顾家山在安徽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访企拓岗时强调,“学校高度重视深化校企战略合作,将其作为学校开门开放办学的重要抓手和服务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并将继续秉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医工融合的有效性,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手的新发展格局。”在今年的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中,学校与10余家企业、用人单位共同创建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真正实现了就业前置的订单式培养、协同育人。

校企供需匹配对接 精准就业

  2022年,因为疫情无法举办大型的线下就业市场,学校及时调整策略,对毕业生进行精准分类,积极联络医疗行业单位、地区卫健委开展精准小型专场招聘。

  生物医药与医学工程类专场招聘会针对毕业生专业设置、学业内容挑选企业和岗位内容;宣城、淮北、池州卫健委招聘专场根据学生的生源地和就业意向地进行精准动员毕业生。“现场的单位和岗位好像为我们量身定制的一样,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专业要求,与我们都十分匹配。真心感谢学校为我们精心组织的这场精准招聘!”2022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小田在生物医药与医学工程类招聘会现场激动地说。通过行业内的互动摸底,为企业、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畅通绿色通道,真正实现人岗精准匹配、企业精准招聘、毕业生精准就业。

校企资源平台共享 服务就业

  “这已经是我们今年合作进行的第四场就业专场招聘会了。”这是丁香人才网工作人员正在与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沟通与省内医学院校共同举办就业百日冲刺的六校联合的网络双选会的相关事宜。

  2022年以来,安徽医科大学与丁香人才网、毕业申等国内知名的医学网络平台机构建立密切联系,共同开展网络双选会、就业求职提升课程、招聘政策解读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活动形式紧扣政策导向、高效率高质量。今年就业促进周中,学校联合丁香人才在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内,便开展了包括网络招聘会、简历制作课程指导、简历制作大赛、职业规划讲座、面试技巧培训等在内的五个特色活动,内容全面、形式新颖,在活动的参与度、影响力、吸引力和效果性方面真正实现了校企双赢。学校同时还积极对接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与全国高校进行就业信息共享、利用学校就业信息网、就业工作群、就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各类招聘信息近3000条,并同步开展线上招聘和网络签约等。

校企合作同频共振 安徽医科大学创新驱动就业再冲刺

  “登山凿石方逢玉,入水披沙始见金。”当前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考验,安徽医科大学将继续紧紧围绕“就业是最大民生”这一中心要义,充满感情、肩负使命,主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着力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真正实现企业、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同频共振”“双向奔赴”,共同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来源:安徽省教育厅 作者:周晓伟 王晶晶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