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教育改革与探索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6-08-18 15:21 围观398次

  ——全国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论坛成功开幕

  8月16-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信行指委”)电子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主办,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通讯”)、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晟经世”)承办的“全国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论坛”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以“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教育改革与探索”为主题,吸引来自工信行指委电子信息与计算机专指委、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行业、企业、全国职业院校的领导嘉宾以及电子信息类专业骨干教师、计算机类专业骨干教师、申报课题相关教师等200余人参会。工信行指委处长姚明、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理事长徐玉彬、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书记王东平分别致开幕辞。

主要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6日上午,行指委副主任委员、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书记张旭翔和行指委副主任委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武马群就“校园科研及创新创业体制探索”进行了主题报告。张书记深入阐述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提出了UPD模式和校企混编创始团队的载体;武院长阐述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改革的实践探索,提出了高职院校科研的发展方向,带给大家很多启示。

行指委副主任委员、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书记张旭翔做主题报告

行指委副主任委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武马群做主题报告

  中兴通讯人力资源总监曾力、华晟经世董事长张勇、中兴通讯教育合作中心副总经理段小飞与参会政、校领导和教师们共同探讨服务国家产业与教育战略的教育改革探索。

中兴通讯人力资源总监曾力阐述国际化人力资源战略

  张勇董事长发布“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并表示将很快在高职院校启动该计划,与高职院校开展紧密合作,未来产教融合将全面覆盖本科及高职院校。

华晟经世董事长张勇发布“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促进计划”

中兴通讯教育合作中心副总经理段小飞分享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

  下午,在“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环节,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忠、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王永莲、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翟红兵、华晟经世运营管理部部长梁舒、华晟经世经世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田甜、中电55所开发公司总经理余云峰分别进行主题发言,从职业院校专业管理、师资建设、资源建设、创新创业等方面与观众分享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专业建设与发展。

  围绕如何突破深度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实施难点、创新创业难点、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困境等话题,对话环节邀请学校、企业代表七位嘉宾通过现场论点阐述及微信墙观众问答互动,与大家交流、分享、探索关于职业院校开展“双一流”建设的实践理念与路径。

  17日,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査建中立足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视野,发布“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发展战略”报告,全面解析人力资源构建的国际视角,从人力资源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职场专业教育改革的共性原则、专业教育改革整体战略逐层分析专业教育为什么要改革、怎么改以及改成什么,并详细介绍以“基于目标的教育”和“基于项目的学习”为特征的工程教育CDIO模式及其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设计、学习实践过程、专业与能力评估等12项标准,以及推广运用的成功案例。

査建中教授以国际视野解析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发展战略

  随后,参会嘉宾前往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中兴通讯智慧交通学院ICT行业创新基地、上海景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课程教学资源西南区研发中心,汽车工程系宝马成都培训基地、东风雪铁龙成都培训中心。

嘉宾参观中兴通讯智慧交通学院展厅及实训室

  本次论坛圆满落幕,通过对校园科研及创新创业体制探索、教育改革探索、“双一流”建设实践与产业对话、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人力资源需求对接、专业标准与教材建设研讨等,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精神,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推进新版高职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的工作和课题研究,加强全国各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专业骨干人才和资源的沟通和交流,促进职业教育领域产教深度融合。

来源:新蓝网 责任编辑:云燕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