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蓄势7年的阿里云要用两种姿势做教育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3-30 09:18 围观503次

  ​

  (原标题:7 年积累,已成云服务“老大哥”的阿里云要用两种姿势做教育)

  

图片来源:aiainews

  有观点认为,近年来的这一波移动互联网热潮是由两个决定性因素推动的:C 端用户层面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用户端则是云计算。

  与传统 IT 公司不同,新时代的初创公司们大多不再自建 IDC 机房或购置服务器,转而使用云计算服务。 2015 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就在云栖大会上表示,云计算将成为 DT 时代(Data Technology)的水、电、煤,是下一个人类必备的基础设施。

  七年前,在大多数人还无法理解云服务价值的时候,阿里巴巴就选择进入这个市场。而今,数据证明了这一选择是正确的。根据阿里上月公布的 2017 Q3 财报,阿里云上季的营收为 17.64 亿人民币(约合2.54亿美元),同比增长 115%,增幅已经连续 7 个季度保持在三位数以上。

  规模增长的背后,也有着教育企业们的身影。而对教育行业来说,最值得注意的还是其与教育巨头的“联姻”:今年一月,阿里云与好未来宣布,双方将在教育信息化、课程标准化、创业孵化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占据国内云计算 50% 以上市场的阿里云,要如何做教育?

  做打通体制内外的“桥梁”

  阿里云教育业务总经理王晓斐告诉芥末堆,近几年涌现的在线教育公司们选择公共云服务的居多,大部分没有自己的服务器。现在,在阿里云上构建IT基础设施的在线教育公司有一万两千多家家,其中有规模消费的为八千家左右。整体来看,目前阿里云占据了国内教育云服务 85% 的份额。

  技术能力、行业理解、规模效应和贴身的客户服务,让阿里云比其他云服务提供商更加理解教育行业,能够为教育细分行业提供定制化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解决方案。以直播为例,教育直播在功能和要求上要远高于只需点赞、弹幕送礼物的网红直播,是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习程度,提供直播场景和教学场景深度融合的教育直播服务,把基础技术能力与细分行业龙头的应用开发能力集成,联合定制教育细分行业解决方案是阿里云教育生态的核心。

  事实上,为中小企业和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只是阿里云业务发展的第一阶段。从2013年开始,阿里云在服务好中小企业的同时,更加坚定的为行业大B客户提供专业化的云计算服务。在教育领域,目标自然就变为了“体制内”,与好未来的合作也正是为了这此。

  “教育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体制外的企业很难进到体制内学校中去。”王晓斐说,“行业的属性,决定了教育行业希望有更多的具有社会责任的大企业进入,这样在与政府、高校以及各级学校合作时就会比较容易获得信任。”

  因此,阿里云在教育行业的下一个目标是希望能够搭建一座桥梁,实现体制内外在师资、内容和 IT 技术架构能力上的共享,让优质的资源能够有效的流动起来。

  在具体做法上,阿里云会选择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双方共同打造教育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将IT基础架构服务+教育服务产品与应用打包为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提供给政府和学校,帮助学校从传统的项目制软硬件购买向服务购买转型。例如在与好未来的合作中,阿里云负责提供 IT 基础云服务能力,而好未来将优势的教育直播服务,优质的师资和教学管理服务转化为云上的教学服务,双方联合研发输出了好未来直播云服务,向外输出。

  

图片来源:cheapsslcouponcode

  从技术角度来说,阿里所提供的完成 IaaS 的最底层云计算能力以及部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PaaS服务,而在此基础之上的 教育细分行业的 PaaS、SaaS 两层则由合作伙伴与阿里云来联合开发。“应用层的东西我们原则上不做,”王晓斐说,“阿里是一家做生态型的公司,这样的做法能够给合作伙伴带来好处。”

  不只是 K12 公立校的教学环节,教育信息化这个近几年被教育部重点规划的方向也在阿里云的计划之中。据透露,目前其已与八个省级教育厅在教育云方面达成战略合作。

  “天文数媒是我们在三通两平台建设上的一个主要合作方,”王晓斐说,“我们发现体制内的教育信息化是在用 80% 的钱购买硬件设备,20% 的钱购买内容、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而体制外的公司们用 20% 的钱买公共云服务,80% 的钱用来做内容。所以两边的融合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与此同时,与行业的细分龙头联合打造基于云化的教育行业解决方案,也在促使传统教育企业转型,阿里云在高校领域的主要合作伙伴金智教育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最早涉足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企业,金智在全国拥有 700 余家高校客户。据 2015 年财报显示,其净利润率仅为 7.6%,在毛利颇高的软件行业,这并不是一份好看的成绩单。董事长郭超曾对芥末堆表示,由于高校普遍采用项目预算制的结算方式,金智教育一直以来都以“针对需求逐一进行系统开发+后期运维”为主要服务,但其巨大的人力需求和后期成本,使得金智很难真正赚钱。而与阿里云合作后,金智教育转而开发了针对大学智慧校园的 PaaS 平台和SaaS服务应用市场,为学校提供基于平台的软件服务。

  “从按照预算拿项目,转向提供服务收费,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的方向。”王晓斐表示,“而且提供 SaaS化的服务、按照学生人数来收服务费的模式,对企业来说也要好得多,让一次性项目的收益变成了”割韭菜”的长期生意。真正让传统教育企业借助云计算能力完成业务转型。

  然而,尽管中央政府已在几年前就提出了“购买服务”的概念,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缺乏评价和验收机制,导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较为谨慎,“购买服务”之路任重而道远。

  但王晓斐认为,从需求来看,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都是希望采购服务的,却由于目前市场上缺乏龙头企业指定行业解决方案购买服务产品与标准,,使得他们只能转而采购硬件。

  “第一步要解决提供价廉质优符合细分教育行业场景的服务解决方案,才能一步步去建立验收标准和评价体系。”王晓斐说。

  阿里云大学:做云生态下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去年,阿里云对外正式公布了“阿里云大学合作计划”以及3月29日在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正式启动的”数据森林”人才计划,阿里云大学将于众多教育行业企业、高等院校一起,为中国的云生态培养和输出更多的高质量的人才。

  王晓斐告诉芥末堆,这一计划的实施源于云计算行业自身对人才的需求。在国内云计算刚刚起步的现状下,高校与企业并不清楚应当如何培养云计算人才。而阿里要做的,是定义这一行业的人才标准与培养模式。

  “我们希望借此为合作伙伴赋能,帮助他们培养更多的开发、销售和服务人才,助力整个云生态下人才的供应和质量提升。”王晓斐说。为此,阿里云为其十万生态开发者提供了三百多门课程,包括在线学习、实验和认证环节,以此来帮助更多开发者在公共云生态上部署业务。

  而针对企业管理层,阿里云也提供了专业的前沿科技+阿里实践+行业领先案例分享的管理类培训,用阿里实践与行业解决方案案例来帮助企业管理者理解云服务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在大学合作领域,阿里云大学目前提供四种不同的合作模式:

  1. AUCP 普惠计划:通过课程,实验,学生认证等方式,将阿里云的内容输入至高校,帮助学生了解云服务与人工智能等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向,带有公益和普惠性质,已有 183 家高校参与AUCP大学合作计划;

  2. 帮助高校建立云计算和大数据在线实验室:在实习实训阶段,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公共云上完成产品技术的部署和开发;

  3. 专业共建: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开发、大数据分析、云安全等四个专业,把阿里云的课程体系植入高校的教学计划,学生需修完学分获得阿里云职业认证,提升学生进入产业的竞争力;

  4. 大数据学院的联合办学:在学校中建立以“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命名的二级学院,通过双方联合办学机制,共同培养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专业人才;

  此前,高校层面的校企合作大多仅到专业共建为止,企业参与到二级学院的联合办学还并不多见。王晓斐表示,阿里的大数据学院将以理事会治理下的院长负责制来进行,下设学术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多个机构。而其意义则在于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专业方向打通,培养跨专业的混合型人才。

  此外,该学院还将在财经、工商管理、物流等其它学院或专业中开设一系列微专业和辅修学位,让更多其它专业的学生提升数据分析的能力与素养。

  而对于阿里云来说,学院还将承担更多社会培训的职责,如公务员科技技能培训、工业企业骨干培训、教师高新技术培训等等。“大数据学院会变成阿里巴巴集团科技红利向外辐射的平台,连接当地的政府、学校、工业企业,甚至开发者。”王晓斐说。

  在培养模式上,大数据学院将采用“双师”式的混合式教学方式,由阿里的科学家、工程师进行直播、MooC 方式提供专家级线上课程,慧科、知途等阿里云大学的合作企业则提供经阿里云大学认证的老师,以线下授课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据称,阿里云计划在今年就落地十所大数据学院,以大学集中,工业、产业密集的区域为主,包括广深、杭州、南京、贵阳、福州、成都、重庆、北京、青岛、西安等地区。

  谈及整个教育行业,王晓斐认为,科技并不是要改变教育的本质,阿里云的愿望是用技术的手段,来帮助老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的在线化,学习行为的数据化,进而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渐进式的实现个性化教学。

  “我们希望用科技能够驱动教育的变革,”王晓斐说,“而现阶段在线化是一切的基础。

来源:芥末堆 责任编辑:李瑶瑶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