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AI结合AR是否能够改变数字阅读未来前景?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8-08 11:48 围观656次

  AI、AR等新技术的应用已引起众人的兴趣与思考:未来此类新技术将适用于哪些数字阅读场景?会带来怎样的新奇的阅读体验?基于新技术的数字阅读,未来又潜存着怎样的机遇与风险?

  

  基于AI的数字阅读应用场景

  AI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随着近年来数次“人机大战”以人类的惨败告终,人类已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巨大威力。不过,AI在数字阅读领域的应用场景却是众人所不熟悉的。

  目前,此类应用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状态,其可适用的场景还需进一步地探索。基于AI的数字阅读应用场景主要有以下几种:

  协助作者撰写文章。目前,依靠人工智能可快速生成新闻稿、诗词及对联。人工智能亦可协助创作小说。2015年秋天,日本人工智能所创作的4部小说参评“星新一文学奖”,其中部分短篇小说通过了日本文学奖初审。当然,该小说并非经由人工智能独立完成——人工智能的作用占到20%,其他80%需人类再编辑补充。

  代替人工进行校稿。将人工智能运用于文稿校对,可以对文本进行自动查错和提前修改,其效率远高于人类,而出错率远低于人类。其实,早期Office就有错别字识别功能——语法检查,人工智能则可以通过更丰富的词库,深度学习校对规则,从而大大提高较稿的速度及准确度。

  模仿某人声音读文章。对于“听书”之类的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分析某人的讲话发音,模仿其声音及语调朗读文章。例如,对孩子而言,以父母的声音来朗读文章可能更易得其青睐;对其他年龄段的读者而言,在聆听文章朗读时,可能偏好于知名人士的声音,类似于高德地图提供林志玲、郭德纲及TFBOYS等明星的声音提示。

  语音识别转成文字。目前,微信等众多应用均支持语音识别并转换成文字的功能。借助人工智能,未来可能有更多的语言甚至方言可以被识别,进而便于转换成文字。有时,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阅读文章的即时翻译。

  精准推送文章给读者。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及其他信息,进行精准推送,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的背后即是人工智能。《纽时时报》也研发了机器人Blossomblot,经它筛选后自动推荐的文章,其点击量是普通文章的38倍。

  即时、智能的名词解释。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文章中名词可以随时得到解释,甚至显示出相关的详细解释,并显示包含相关名词的其他文章。未来,人工智能还可能在给文章进行注释时按读者的年龄、学历等不同背景标注不同难度的解释。

  

  基于AR的数字阅读应用场景

  AR即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并进行互动。

  AR可用于数字阅读,并赋予阅读者更立体更丰富的视频体验。基于AR的数字阅读应用场景主要有以下几种:

  需综合体验的AR图书。将AR技术应用在书籍上,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让静态的图文“活”起来。通常情况下,通过手机、平板的摄像头去扫描AR图书指定页码上的图片,透过手机屏幕可以看到书中平面的人物形象变身为3D立体模型,点击屏幕还可以进行互动,将视觉的画面延展到视听等多方位体验。

  需图形三维展示的图书。对于一些垂直领域的知识型图书,利用AR相关设备呈现其中图形的三维立体效果,进而用更直观的方式,帮助读者提高想象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甚至,AR技术有可能使得未来的“立体图书”逐渐增多,并带来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及阅读体验。

  趣味性要求高的儿童读物。近年来,AR图书已成为儿童图书市场的新宠,“眼见为实”的新鲜体验受到很多家长和孩子的认可。以去年出版的一本与恐龙相关的AR图书为例,通过手机或iPad下载相关软件并对准书本扫描,就能看见一个硕大的恐龙蛋,点击蛋壳,它会破裂并出现一只小恐龙,通过手指操作,小恐龙可以行走起来;切换到另一页,三只小迅猛龙会带着你去打猎、觅食;当切换至“真龙模式”,迷你恐龙会一下子变得巨大无比。

  需沉浸式的阅读方式。相对传统的阅读方式,AR无疑可以提供前所未有的真实体验,它会让读者产生更多的沉浸感,进而可能使读者在相关阅读场景中着迷,甚至沉迷其中。

  

  基于AI/AR的数字阅读的机遇与风险

  这么多场景需要基于AI/AR的数字阅读体验,由此可见新型的数字阅读市场蕴含着不小的机遇。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基于AI/AR的数字阅读市场前景将会一帆风顺。

  新的阅读方式即新市场。随着AI/AR等新技术的发展,其良好而新鲜的体验可能会激活相应的市场。据《2016年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语音合成、情景识别等AI技术带动中国新兴阅读市场——特别是听书市场的规模化发展,2016年中国有声阅读市场增长48.3%,达到29.1亿元。

  添置新型设备的投入成本。就目前主流的AI/AR相关设备的价格,利用该技术提升数字阅读体验需要在相关软件及硬件设备上进行一定的投入,这可能会成为阻碍基于AI/AR的数字阅读的普及。当然,未来随着相关设备的价格下降,该阻力将会逐步减小。

  相对繁杂的制作过程。相比AI/AR数字阅读的软硬件投入成本而言,更大的成本在于AI/AR数字阅读内容的制作。以AR图书为例,其涉及到三维数字内容的制作和程序的编写实现。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对书籍上的内容进行自然标记点的绘制,然后将书中的平面人物进行3D建模,再将建模后的数字信息加载到程序中,出版商还需找人设计用于效果呈现的APP,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都是普通图书的好几倍。

  新型设备的可靠性与便利性。上述的AI/AR相关的辅助阅读及内容制作设备需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前期还存在可靠性相对不高及便利性相对较差的情况。

  纯文字阅读的减少或致想象力削弱。虽然基于AI/AR的数字阅读相较于过去的传统阅读体验,有许多新鲜有趣之处,但是以文字为主的传统阅读所能激发的读者想象力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且可能使阅读的深度下降。

  新型设备或引发视觉疲劳。不论是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直接获得的阅读体验,还是利用其他设备辅助阅读,或多或少都比传统阅读更容易出现疲劳,且可能对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个人隐私的泄露风险。为了更精准地推送阅读内容,基于AI的数字阅读常常包括分析用户习惯或潜在需求的过程,如果相关信息利用规范不够,则易造成个人隐私的泄露,甚至对读者本身带来骚扰。如果推送算法不合理,还会使一些推送被读者们厌恶。

  总之,基于AI/AR的数字阅读有其过人之处,也会提升阅读的体验,可被应用的场景也颇多,市场潜力不小。不过,对于其可能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来源:数字营销 责任编辑:李瑶瑶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苏州探寻文化新型数字阅读空间方案

    苏州探寻文化新型数字阅读空间方案
    教育装备采购网04-24
    新型数字阅读空间项目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PAGEREF_Toc130542912\h21.1建设背景PAGEREF_Toc130542913\h21.2建设意义PAGEREF_Toc130542914\h31.3建设目...
  • 万方数据参加2018南京未来教育与智慧装备展

    万方数据参加2018南京未来教育与智慧装备展
    教育装备采购网09-21
    2018年9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和江苏省教育学会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江苏)未来教育与智慧装备展览会暨第四届未来教育高峰论坛”在江...
  • 交互式数字阅读新时代,已经来临!
    决胜网09-26
    近日,作为互动教育的咿啦看书,在由创业黑马、B2B圈主办的企业级服务TOP50黑马评选荣获2017年度创业黑马企业级服务新锐组TOP30。近年,当中国C端消费领域一片红海时,企业级服务开始慢热起来。...
  • 大咖聚首谈阅读:数字与纸质应“比翼齐飞”
    中国网07-24
    为期两天的首届博鳌生态语文教育创新发展论坛于7月21日上午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如期举行。著名主持人、外交大咖、外国教授等重量级嘉宾实力助阵。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 中文在线:数字化时代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形式
    教育装备采购网06-19
    2017年6月8日至9日,2017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在贵阳成功举办。北京中文在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文在线)作为协办单位出席了论坛,公司代表常务副总经理杜嘉发表以《数字图书馆在...
  • “渔”与“愉”:高校图书馆的转型
    教育装备采购网05-1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捧着手机或kindle在公交、地铁上阅读在中国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景象。数字阅读给大众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众阅读的方式。...
  • 中文在线:全民阅读第一股的“担当与情怀”
    教育装备采购网04-26
    ​2016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3亿,市场规模达120亿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张毅君说,国家政策的扶持、阅读环境的形成、精品力作的推出...
  • 数字阅读考验传统出版业
    中国经济网04-26
    第三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发布的《2016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超过3亿,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20亿元左右,增长率达25%,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