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李志民: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9-29 16:08 围观732次

  2017年9月19日至20日,为期两天的未来教育:智慧校园高峰论坛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论坛以“聚焦未来教育大前沿,解读未来教育新热点,助力智慧校园新建设”为主题,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于未来教育的专业论坛,得到了众多教育同行的鼎力支持。

  会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作了题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报告。他指出,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尽管人类历史写的是帝王将相史或战争史,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科学和技术发展史。随着信息革命时代的发展,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导因素。

  

李志民: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

  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李主任表示,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的探索和涌现,从而带来了“教” “学”和考试评价的工具,甚至课程的结构与形态的改变。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1. 学习模式发生变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屏幕化和碎片化特征下,人们的学习模式也呈现屏幕化和碎片化发展,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选择性和自主性更强。

  2. 教学方式随之转变。教师对多个学生转向多对多、单对多、一对一,教学方式从传统的单向知识的传授向“影响式”和“互动式”教育转变。

  3.学校形态发生变化。翻转课堂、可汗学院、MOOC、云端学校等的出现,导致现有的师生关系、管理模式、教学方式的改变,进而重构学校的存在方式。

  

李志民: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

  李主任表示,社会发展到今天,信息化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硬件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信息革命时代,其基础是互联网,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成为这个时代鲜明的特点。并且,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还能降低教育成本。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促进教育公平。互联网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可以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新颖的教学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包括偏远贫困地区,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国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为每个人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提高教育质量。MOOC等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利用网络技术,不仅能实现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教研合作交流,推动课程改革,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降低教育成本。MOOC等推动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使更多的人同时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教育成本。另外,由互联网打造的没有围墙的学校,也为个性化学习、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

  

李志民: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大学功能发生改变

  李主任表示,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大学功能将发生根本改变。未来,信息技术与教育真正融合,大学的功能将由知识的产生与传播转换成知识探索、知识验证、考试认证,大学将成为研究院、考试院。今后的大学除了物理的校园,还有一个数字的校园,即学校趋向虚拟化(数字化)。由于大学教学与管理的泛在化,需要在东京、纽约有一个办公室,带来一个教育云服务的形成。

  但在这一过程中,大学将面临许多挑战。当前的学生是与网络共生的一代,习惯了屏幕学习,他们或许认为书本学习很不可思议。此外,大学生培养的目标要求是全才。互联网的存在带来教育生态的转型,知识更新的加快,如何来满足?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差别,就是家长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与学生存在巨大的年龄差,产生的鸿沟巨大,最主要的还体现在我们的孩子所追求的是学习的效果,而家长要的是学历。孩子的兴趣和家长的要求是不一致的。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大学的新的功能如何定位?

  总的来说,技术促进人类文明走向新的台阶,大学要发挥人类文明的引领作用,就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文章整理自2017中国(南京)未来教育与智慧装备展览会“未来教育:智慧校园高峰论坛”,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所作主题报告)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作者:云燕 责任编辑:云燕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