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回顾2012论坛热点二:服务的拓展与延伸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3-06-14 16:18 围观1967次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继续发挥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撑的作用是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改变图书馆坐等上门的工作方式,为广大师生提供贴近需求的深度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方向。其中学科服务是重要内容,而学科馆员又是重要的执行者。虽然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都设置了学科馆员,但他们在学科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从整体上看还有待加强,有人甚至认为那只是个“摆设”。不过,从与会者对学科服务和学科馆员问题的关注,还是能感觉到大家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关键词之一:学科服务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曾嫒嫒根据2009年一项有关学科馆员的作用的调查得出结论,在一所研究型大学,多数人会认可学科馆员的重要性,教师们比较看重学科馆员与他们的密切沟通,希望学科馆员能够积极主动地联系他们,寻求反馈意见,并进一步推广在线研究工具与资源。

  曾嫒嫒说,与师生密切沟通固然很重要,但还是要适度,力求合情合理,距离太远或太近都不好。她感觉自己做学科馆员的自主性比较强,主要工作是参考咨询、馆藏规划和教学工作三大块内容。她自己是学政治专业的,可以在政治学科领域提供个性化的主题服务,但同时她也会学一些历史专业知识,以更好地为她所负责院系的其他专业师生服务。一般每学期开学前,她会了解一下有哪些新来的教授和新入学的研究生、博士生,然后向他们做自我介绍,发送电子邮件寻问他们需要哪些资源方面的帮助。

  近两年,图书馆学科服务又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学术评鉴标准。据曾嫒嫒介绍,在美国研究型高校,教师入校后先成为助理教授,7年后才能晋升为终身教授。这个晋升评审过程有很严格的标准,学科馆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清晰的进阶脉络,告诉他们在每一介阶段需要做哪些工作,比如期刊标准,也就是可以在哪些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才能作为评估研究成果的依据;文章标准,包括文章被引载的次数;著者标准,对引文进行分析,需要具有广泛性。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图书馆馆长周津慧有过20多年的教师经历,也承担着软件所实验室的一些科研项目,所以对于学科服务中的用户需求有较深体会。她在报告中谈到支撑学科服务的方法是,一、2008年开始挖掘用户需求,创建获取资源的环境;二、2009年开发设计了一些实用的发现小工具;三、引入成熟技术提供知识服务。周津慧说,提供学科服务的人员比较难配备,因为用户需求不同,馆员的水平也不同,所以一方面要利用相关信息技术来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是从机构中抽人组建一个团队,让这个团队针对某一课题组进行服务。

  关键词之二:科学数据

  科学出版社数字出版总监孙卫认为,目前的学科服务还主要围绕文献在做,其实应该进一步围绕科学数据来做。数字图书馆不是拥有很多资源就够了,而是要实现资源的利用价值,要把科学数据与文献检索关联起来,获得实时数据和连续数据。目前大家更多地关注文献,而很少关注还有谁正在做相关的实验项目,事实上如果能利用别人的数据去做实验就可以少走弯路。

  在孙卫看来,现在我们的学科咨询做得远不如商业咨询。学科馆员不能为了做学科服务而做,而要真正融入科研和教学,可以为所服务的专业收集、管理科学数据,建立本专业的科学数据收藏,提供适合自己学校和专业的参考咨询方式。虽然科学数据管理对大部分图书馆来说难度很大,但也应该开始行动,可从一些小的专业入手,采取联合方式去做。

  关键词之三:知识服务

  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波的报告题目是《基于知识管理的学科信息服务平台实践》。他说,目前图书馆80%的工作都是数据汇集工作,将来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做知识服务。而目前高校采用比较多的是lib guides学科服务平台架构,其实质是自定义分类的学科网址导航平台。2010年,南大图书馆开始了高校虚拟学科门户构建研究,尝试建设了提供全面学科资讯的“世界能源科学信息平台”,以提供生成个性化的专题资讯库的学科服务。这个资源库包含数据库、新闻库、文献、机构、专家、法规、专利和词汇8大子库。以往用户需要在多个资讯平台中分别查找,过程比较繁杂,而这个平台可以快速发现,具有信息全面汇集、使用简单便捷、精准资讯服务、提供多种资讯处理工具和开放的平台架构五大特点,将来还要尝试做数据分析。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助理张智雄在馆长论坛上说,目前图书馆正在解决的问题是信息检索、定位、获取和咨询,而未来他们的战略定位是“全面实现从数字图书馆向数字知识服务体系的转变”。这个“知识服务”的核心和出发点就是构建嵌入科研过程的数字知识环境。知识是语义相关的,可以构建从关联到想象的思考环境。如何在大量数据中找到驱动科研的途径,知识服务就是要建立深层的标引指示,为此要进行从信息检索获取到知识的探索研究、从孤立的文献资源到基于知识对象的跨界融合的转变。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