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信息化工具切入教学的有效方式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8-23 09:17 围观437次

  在新的技术面前,真正困扰中小学教师的并非技术操作,而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巧妙地与教学相融合,以开展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文章从南京市四个区及市直属的12所学校中选取了22个教学案例作为研究样本,参考布卢姆修订版学习目标分类体系,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分析了师生运用信息化工具方式、教师设计意图、学生认知层级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文章指出信息化工具切入教学的有效方式包括三种:基于现实选择工具、教学并重活用工具、变革结构巧用工具,以期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1]。信息化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发展性[2],对于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一线教师而言,他们更加期待可以直接指导其开展教学实践的理论。2009年,新西兰Kristin学校的教师Churches[3]将数字化工具与布卢姆的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体系进行整合,按照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六个认知层级对常见的25款信息化工具进行分类,提出了实践指向更强的数字布卢姆概念,即“数字布卢姆不仅仅关注工具,而且也关注如何利用工具去促进学习”。2010年,我国祝智庭教授研究团队运用国产的信息化工具,搭建了“数字布卢姆”中国版2010,这为我国教师在教学目标和可选择的技术工具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价值。“数字布卢姆”的出现,意味着信息化教学已经开始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和实践行为[4]。

  一 问题的提出

  教育的信息化在具体教学形态上表现为技术整合的教学,这对教学来说是一种变革[5]。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6]。2014年5月,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7]。时隔近十年,两个不同的标准却都聚焦于教师如何利用技术去改进教学这一主题。经历了多年信息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有了大幅提升。随着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技术工具带来的新奇感开始淡化,教育工作者开始理性地思考技术的作用,关注如何恰当应用技术变革教学,并逐渐认识到技术本身不会给教学带来奇迹,并不会改变教学,问题的关键在于用法[8];教师的主要教学障碍已不再是技术的操作,而是怎样将已经掌握了的基本技术操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9]。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具有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2012年3月,教育部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2015年的目标是应用整合;到2020年,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10]。同年,南京市出台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行动方案》,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市信息化教育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实施路径。2016年,为了深入了解现阶段南京市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便为更多的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案,笔者所在的团队组建了调研小组,针对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特色项目、信息化特色教学案例、优秀学生团队等四方面内容,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度调研活动,实地走访了南京市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并对各校校级领导、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进行了一系列深度访谈。本研究选择了其中的信息化特色教学案例,以调研活动的实地经历和收集来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基础,深入地探讨了信息化工具切入教学的有效方式。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样本

  本次调研选取样本的标准由调研小组共同讨论确定,调研小组由专家和研究人员组成。访谈对象是已经实施了教学活动的执教教师。经过三轮筛选,本研究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且曾获得过国家、省市级奖项或参与过公开演示课的22个教学案例作为研究样本,这些教学案例来源于南京市四个区及市直属的12所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2 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参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版的五个维度[11],同时结合研究目的,由调研小组的专家和研究人员经过多轮讨论确定。访谈提纲包含两个部分:①案例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案例的背景、教学环境、信息化工具、计划与准备、设计意图、课堂组织与管理、不足与改进等;②教师个人成长,主要关注教师个人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成长历程和教学感悟。

  3 访谈过程

  访谈之前,研究人员和各校联络人(一般是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或教育技术主任)经过沟通确定访谈时间和访谈地点——访谈地点都定于受访教师所在校。为便于后续研究,研究人员在访谈开始之前都会向受访教师提出录音请求,得到允许后开始正式的访谈。研究人员在访谈时做笔录,期间要求无第三方打扰,时间一般控制在每人60分钟左右。访谈结束之前,研究人员会请求受访教师留下联系方式(如手机号码、微信、QQ等)——所有受访教师都自愿留下了联系方式。访谈结束后,研究人员在第一时间转录访谈录音,对笔录、文本资料进行整理。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人员还会通过不同途径与受访教师进行沟通,以查漏补缺,既确保了案例能够准确反映设计者的真实意图,也保障了后续分析资料的准确严谨性。

  4 研究过程

  通过前期的调研活动,调研小组获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基于扎根理论——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12],本研究对获得的资料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首先对教学案例信息和教师发展两个部分进行了结构性梳理;其次,利用质性研究软件Nvivo11的词频排序和文本查询功能,对信息化工具进行整理分类,设置工具节点;最后,根据工具节点的位置,对师生运用信息化工具的行为方式予以逐一追踪与分类整理。

  参考《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文末附录中的术语表,本研究将涉及的信息化工具分为三类:硬件、软件、教学资源。其中,硬件主要包含构成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的常见设备和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如案例中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软件主要包括三类:①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教学平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②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③根植于硬件设备上的APP,如案例中提及的淘题吧、美摄、配音秀等。教育资源则主要是与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13]。

  对于教师运用信息化工具的行为,本研究采取三级编码的形式自下而上进行了分类,如表1所示。而对于学生运用信息化工具的方式,本研究参考布卢姆修订版学习目标分类体系[14],按照认知目标自上而下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六个层级。此外,本研究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中的矩阵节点功能,搭建了师生运用信息化工具方式、教师设计意图、学生认知层级之间的联系。

  

  表1 教师运用信息化工具方式的编码表

  三 结果与分析

  1 教师运用信息化工具方式与设计意图的关系

  从整体上看,教师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教学的意图集中出现在呈现课程内容、操练示范、分析交流等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运用信息化工具方式与设计意图的关系

  

  图2 学生运用信息化工具方式与认知层级的关系

  ①在呈现课程内容方面,教学资源的频数高达19。这个结果是符合日常教学规律的——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习惯性地选择运用多媒体,如播放一段视频或音频等。

  ②在操练示范方面,硬件的频数高达18。由于硬件是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依托,尤其是带有交互功能的硬件便于课堂互动,故教师倾向用此来展示较为复杂的抽象知识——正因为如此,在呈现课程内容阶段和分析交流阶段,硬件的占比也较高。

  ③在分析交流方面,软件的应用较多。在此阶段,教师通常会深入讲解教学内容,与学生产生较多的互动,并且不同学科的教师会采取不同的互动策略,所以涉及的软件较多。

  2 学生运用信息化工具方式与认知层级的关系

  学生运用信息化工具的方式指向理解层级最多,分析层级次之,运用、评价、创造等三个层级也占有相当比例,而记忆层级最少,如图2所示。结合图1进行分析,可发现学生运用信息化工具的方式受到了教师的影响,表现为:

  ①在记忆和理解层级,教学资源的频数高达22。在此层级,学生运用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化工具切入教学的方式。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播放视频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学生的行为就是看视频。结合图1、图2可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化工具切入教学的方式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

  ②在运用层级,APP和通用软件使用频率较高。在此层级,学生运用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信息化工具切入教学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由教师主导组织整个教学活动,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虽然会受到一些制度的制约,但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权限。

  ③在分析、评价、创造层级,APP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较为集中。在此层级,学生运用的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协助的信息化工具切入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在项目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中比较常见。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拥有足够的自由,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与此同时,如果学生过于自主,也会导致课堂出现不受教师控制、课时不够的现象。

  3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意图与学生认知层级的关系

  在各教学阶段,教师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教学设计的意图与学生的认知层级紧密相关(如图3所示),其具体关系如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意图主要指向学生的理解、分析层级,而对于学生高级认知中的分析、评价、创造层级触及较少,或者说指向性较弱。其中,学生的理解层级主要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意图中的呈现课程内容、操练示范方面密切相关,与分析交流方面的密切度次之;学生的分析层级则主要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意图中的分析交流方面密切相关。

  

  图3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意图与学生认知层级的关系

  四 讨论

  综合分析本次调研结果,本研究认为信息化工具切入教学的有效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1 基于现实选择工具——保证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可实施性

  通过实地考察和一系列访谈,研究人员发现外界因素会对教师信息化工具的选取产生影响。在访谈中,当提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工具进行教学时,教师的回答近乎都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工具”。但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同一个学校的教师往往都会选择同样的教学工具。如在B小学3个教龄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都选择使用iPad,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其原因在于该校批量引进了iPad,并且对教师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培训。经过统计分析,制作教学案例并接受访谈的22位教师在硬件设备的选择上,都倾向于使用学校引进的设备;而在软件的选择上,则更愿意选择自己熟知或者身边同事推荐的软件——“从众心理”驱使教师认为其他教师选用的资源都是对的,其实这是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盲目选择[15]。

  目前,业界关于影响教师选取信息化工具的因素还没有展开深入的研究,各校也没有相关的明文规定,但在教师团体中却有着高度的默契,本研究将其定义为“邻近原则”。虽然教师秉持邻近原则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但也保证了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第一时间找到求助对象,这提高了教师的自信心,为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总而言之,邻近原则有利有弊,在信息化教学中只有基于现实选择信息化工具,才能保证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可实施性。

  2 教学并重活用工具——提高信息化工具切入教学的有效性

  从22个教学案例的分析结果来看,技术运用的切入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课程内容展示和操练演示,其主要目的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及时交流;②组织管理教学,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通过平台的测评统计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和保存;③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信息化工具已经不仅仅只是辅助教师“教”的工具,还是促进学生“学”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的工具、情感体验及知识内化的工具。因此,信息化工具切入教学可以从“教”与“学”两方面着手,既要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也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将信息化教学理念转化成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再将该方案运用于具体教学情境中,一环扣一环,整体影响着信息化教学的效果——这个过程也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环境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得课程获得生命形态的过程[16]。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正如祝智庭[17]所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支配的,而真正将信息技术魔力施展于课堂上的人也只能是广大的一线教师。因此,只有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才能保证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

  3 变革结构巧用工具——促成指向学生高级认知的教学活动

  22个教学案例的分析结果还显示,信息化教学活动较为集中地指向学生认知的理解、运用层级,而指向高级认知中分析、评价、创造层级的教学活动较少。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习者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18]。只有促成指向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信息化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才不是浮于表面的一种形式。那么,如何使信息技术根植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呢?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互动,既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又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呢?对此,本研究认为必须从变革教学结构入手。

  变革教学结构的第一步,是将教师主宰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成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结构[19]。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信息化工具的支持,逐步实现从“教学结构”向“学习结构”的转变,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成学生高级认知的发生和全面发展。

  五 小结

  信息化工具参与教学,为师生带来了高效、便捷、丰富有趣的教学体验。信息化教学现已逐渐常态化,许多一线教师愿意在信息化工具的运用上进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其巧妙的教学设计让不起眼的信息化小工具实现了十分出彩的课堂效果。虽然信息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硬件设备也在不断完善,但信息化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推动了教学乃至世界的发展进程,而创造和使用技术的终究是人类;在教育领域中,运用信息化工具的是师生,而设计教学的是教师,教师的教学策略将直接影响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方式和教学效果。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面临的困阻是多元复杂的。基于此,如何将信息化工具巧妙地切入到教学中,以构建有效的教学活动,还有待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来源:搜狐 责任编辑:段河伟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