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2018年在线教育+直播应该怎么玩?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5-03 09:44 围观1248次

  近几年,教育+直播十分火热。

  3月7日,一起作业完成了2亿美金的E轮融资;2018年初,掌门1对1完成了1.2亿美金的D轮融资,年营收突破10亿。做直播的教育机构的月度营收已经成规模,其中月营收收过千万的教育直播机构已经有几十家(尽管这里说到的营收大多是预收款,而我们教育企业最看重的应该是实际课消,因为后者才可以算是落袋为安。)

  同时,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也很重要,“四部委联合整治培训机构”的消息,以及“两会”上重点提到的“减负”,都成为了行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

  大家都知道,尽管教育政策不断修改,但中国的考试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推行“减负”后,学校的教育供给减少了,而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需求并不会减少,这也是近期“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的文章在朋友圈引起疯转的最主要原因。于是这一需求将会大规模转向校外,其中很大一部分转向都会选择在线教育。

  一、为什么直播会火爆?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AI等技术的引领下,知识与经验的传播方式发生了转变。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方式,还是师生互动的方式都有了更多的选择,让教育可以更高效。教育从在线化,到移动化,再到智能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教育也在发生很多的改变,而教育+直播也随之迎来了一波热潮。

  

  (图1:教育直播赛道的典型企业)

  在一对一领域,掌门一对一和海风教育、三好网,都是以直播的形式迎来迅速增长;而拍照搜题类的软件也都在应用直播的形式;少儿英语领域则更不用说,从VIPKID、TutorABC、51Talk到瑞思,无一不是发展良好。

  此外,好未来的学而思网校、新东方的新东方在线、沪江网校等等,都在扎实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开设了直播课程。

  二、直播+教育的班型怎么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图2:来自于蓝象营)

  如上图所示,直播+教育中最先兴起的是一对一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直播承载的功能更多的是“解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未被解决的问题,更适合需要快速提分的学生。

  班课则更适合于“传道、授业”。其实,在在线教育的模式中,直播是可以最好地还原传统面授场景的一种模式。有很多人说,直播就是“线下的教育线上化”。为了更好的还原传统线下教学的学习和互动体验,也为了让学生在合作、竞争、讨论中提高学习效果,班课将是最佳选择。

  

  (图3:利润模型和效果的关系)

  如上图所示,班课同班学生数量和机构教学效果之间有这样一种相关关系:当一个班级的学生数达到一定量后,教学效果会下降,且远远低于5人以下的小班课。

  因此小班课也将是教育直播的一个趋势,因为班级人数过多将难以保证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而一对一模式又很难实现规模经济。

  以一对一模式为主的教育机构中,例如理优教育、学大教育,营收规模都比较大,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的利润率都不高,这一点从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中不难看出。

  

  (图4:来自网络资料)

  总结来说,授课方式的选择也与机构和学生的主要目标密切相关。一对一更适合迫切需要提升分数的学生;小班课则更能保证体验和学习效果,适合日常补习和培优;而大班课则容易为机构带来更多营收,适合于对参与感要求不高的学生。

  三、在线教育一定要直播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明确:不一定。

  线下的教学就是信息和情感的双重体验。观察互联网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录播课解决了信息传递的限制问题,直播课则解决了情感交流的体验问题。但综合学习者对于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来看,直播课也未必可以完全取代录播课。

  举几个例子:

  达内的童程童美是采用录播课加助教的形式,洋葱数学也采用大量的动画视频内容进行教学,乐乐课堂和一些培训学校常用的高思爱学习也都是录播内容。这些机构都完善了在线的教与学的过程,用户数与营收也都表现不错。所以说,尽管直播课有诸多优点,录播课也并不过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则应该综合课前预习、课中、课后的教学练测评各环节来考虑。

  

  (图5:常规教学流程)

  不论直播或录播,上课前,学生都可以通过微视频预习学习内容;课堂上,除了视频或直播课程讲授内容之外,也往往可以推送一些练习、测试,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课后的练习和测评也是类似。只要教学流程完整,优化了体验,录播或直播可以各有千秋。

  四、2018年教育+直播的趋势

  1. 新型营销将会成为主流模式。不论直播或录播,课程运营都很重要。

  如果将营销获课的各个环节比作沙漏,传统营销关注广告营销,让用户通过广告知道、了解,进而购买,但口耳相传时代下的口碑获取太慢,且不可知、不可测、难以管理。而新型营销更注重口碑传播,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让已购买用户与潜在用户去互动,形成二次甚至三次传播,并有利于用户续费,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

  2. 教师是未来教育争夺的核心。

  好未来采用“有一个好老师开一个班”,体现了教育机构唯一正确的增长模式——教育提供方的核心能力就是优秀教师的生产能力。

  新东方小狼也曾说过“老师培训的周期需要3至6个月,且需要成批培训,这决定了年增长模式是按学期波段式增长,而不是按月递增。”这不仅说明培养一名优秀教师的难度,也决定了留住教师成为机构的一大要务。

  当然,我们没办法禁止老师离开机构,那么怎么让老师留得更久,就更为重要。我认为,通过提供更多福利、树立老师标杆可以降低老师的流动性,以此延缓老师离开。而通过搭班授课、开发教研来分解名师的职责,可以降低教师的重要性,使他们无力离开。如果培养优秀教师、给成长期的老师主动权并掌握红利,他们则很可能在成长停止后仍然选择离开。

  3. 班课是最终的利润地。

  如同线下机构的现状一样——目前线下各领域的培训机构大多以班课为主,而极少数的英语等机构才会选择一对一——在线教育也将大量采用班课模式。

  4. 重度运营将是胜出的法宝。

  5. 直播在2018年进入战国时期,传统巨头和新兴机构将激烈博弈。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朱兆伟,新东方教育集团用户运营中心负责人 责任编辑:李小兵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威海市环翠区:打造“互联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样态
    山东省教育厅04-20
    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等发展规划成为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坚持“城乡同步、强化应用、融合赋能”原则,加快实施教育数字化行动,全面打造智...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信息化建设 赋能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11-22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持续强化系统设计、校企合作、教师发展等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数字+教育”治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新模式,赋能学校事业高质...
  • 山东青州市:“互联网+教育”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10-24
    近年来,青州市多举措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打通教育互联网化改革路径。投资1.8亿元建成全省首家互联网学校,投入使用高标准教育...
  • 甘肃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 探索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之路
    教育部09-13
    甘肃省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契机,通过强组织、强硬件、强创新、强应用,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组织,完善建设工作机制。甘肃省教育厅将教育信...
  • 湖南创办网络大课堂推进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
    湖南省教育厅05-06
    近年来,湖南作为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大力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遵循“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的理念和“应用为王、实效至上”的原则,推进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创...
  • 泰州海陵:聚焦五大重点任务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04-08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聚焦政治引领、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师能提升、依法治教等五大重点任务,坚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突出政治引领,确保党的领导全面加强。落...
  • 哈尔滨音乐学院师生“屏屏”相见 携手共“课”时艰
    黑龙江省教育厅04-06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3月2日以来,哈尔滨音乐学院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教师依托腾讯会议、钉钉、瞩目、智慧树等多元化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师生有序相聚“云课堂”,...
  • 平顶山市多措并举做好中小学线上教学
    河南省教育厅01-20
    为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平顶山市教体局印发《平顶山市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网上教学实施方案》,规定网上教学小学中高年级每...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