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19年高招调查报告》,而新高考改革成为了此次调查报告的一个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
高校招生探索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特殊类型招生政策趋紧
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招生来说,从单一高考统招向多元化录取的发展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这些年来,我国进行了诸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方式的有益尝试。随着高考改革进程的深入,教育部从着力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出发,对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行规范。
2019年堪称自主招生史上“最严”的一年,教育部对自主招生做出了10项严格要求,剑指公平正义,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即为其中之一。根据相关部门严管自主招生的要求,各高校大规模缩减了自主招生数量。另外,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普遍提高。比如,清华、北大2019年自主招生最低要求明显提高,并且缩小了目标生源范围,最大优惠幅度也均由2018年60分下降至20分。体质测试成高校自主招生考核“标配”。
另一方面,综合评价成为高校选拔人才探索新趋势。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展开,范围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不断上升。
新高考改革因地制宜平稳推进
由东部试点转向中西部推广的新阶段
从区域布局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看,第一、二批启动高考改革试点的6省市均处于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育资源比较丰富。而第三批高考改革的8省市则开始向中西部延伸,且各省的经济、教育等情况差异大,较为复杂。
从报名人数上看,此前启动的6个省市,除山东、浙江外,考生总量都相对较少。而此次启动的省市基本都是高考大省,考生数量庞大。
综合各省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情况不难发现,在第三批启动的8省市中,高考改革的实施操作难度将大大增加。因此,第三批8省市高考改革着眼于各省市具体情况,实施了因地制宜的方案。
高考新模式“3 1 2”
第三批8省市高考改革方案与此前启动的6省市方案有所不同,选考科目模式由“3 3”转向“3 1 2”,物理、历史为首选科目,必选其一;在招生录取时,按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计划、分开划线、分别投档、分开录取。这一举措强调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地位,有望解决此前其他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问题。
一分一档加强高考成绩区分度
高考改革因地制宜,不同地区根据其自身情况采取了不同的赋分办法。新启动高考改革的8省市方案中规定,首选学科(即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再选学科(即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采用等级赋分,并确定为“一分一档”。
与之前已落地的6省市高考改革方案相比,本次落地的8省市方案中所采取的赋分方式明显是针对考生规模扩大的情况,有效提升最终高考成绩的区分度。在之前已落地的6省市中,海南以标准分呈现,除山东采用“一分一档”的赋分办法外,浙江、天津、北京、上海均采用了“三分一档”的办法,且所有选考科目均采用了等级赋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