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推进劳动教育实施。
完善组织保障。学校和企业共建劳动教育研究院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获批成为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江苏分院、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江苏)实践基地。该基地是学校的劳动教育研究基地,也是师生参与劳动教育,探索劳动教育内涵,推进职业教育反哺基础教育相关研究的重要场所,更是职教和普教融合发展、理论教育与劳动实践相互促进的创新基地。学校还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二级学院劳动教育教研室—班级劳动委员—宿舍长”四级劳动教育网络,全面推进劳动教育。
构建理论保障。依托学校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劳动教育课题研究,夯实劳动教育理论基础,为劳动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近两年,学校有30余项劳动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多篇劳动教育研究相关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推进课程保障。将劳动教育课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单独设课与渗透教学相结合,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与评价方式。编写校本教材《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将劳动教育教学目标、活动创设、工具使用、考核要点、评价方式、安全保护等要素融入课程,为劳动教育教学的实施提供课程保障。
实施技术保障。学校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劳动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小程序,将在线授课与展示、评比劳动教育成果相结合,以信息手段助推劳动教育的开展。
加强资金保障。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设立劳动教育研究、劳动教育教材开发和劳动教育实践专项经费,统筹物资和场地,形成合力,切实保障劳动教育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