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多措并举探索实践育人新机制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1-01-05 09:22 围观630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传承红色基因,涵育家国情怀为主线,在保证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按照“线上线下并行、定向分散并重、专题专项并举”的工作原则、“理论+实践”与“规定+自选”相结合的实践模式,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深度融合教育教学,不断探索实践育人新机制。

  实践金课引领 规定自选升级

  该校创新实践方法,采用“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实践方式,依托社会实践金课,开设线上理论学习,指导专项主题调研,鼓励实践赛道立项,最终实现成果高效转化。依托社会实践金课,重点开设理论慕课《“红色筑梦”社会实践理论基础(2020)》,包含“社会实践概论与选题”“社会实践方法与技能”等内容模块,“红色基因”“家国情怀”“校歌源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西电电子信息科学发展之路”“社会实践精品项目解读”与“微团课选读”等课程专题,编写《“红色筑梦”社会实践理论与实务》,为学生开展实践提供可借鉴、可参考的“锦囊妙计”,确保实践教学有案可循、有例可依。截至目前,慕课理论知识各章节平均完成率已达95%以上,全网浏览量140万次,理论学习1万余人。采取项目化组团模式,要求学生团队依托实践项目进行申报,设置六大调研主题,每个主题邀请1名相关领域专业教师建立课题指导团队把关指导,包含“战疫有我 青春先行”“携手共筑中国梦 脱贫攻坚决胜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六大主题内容,申报项目共8432个。团队主题的调研体系,使得专业教师能够在社会实践各个环节给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指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多措并举探索实践育人新机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设社会实践理论课程

  增设实践赛道 立项科技创新

  该校增设三类实践赛道,包括科技创新实践赛道、志愿服务实践赛道、文化创意实践赛道,鼓励立项科技创新类作品286个,志愿服务类作品672个,文化创意类作品146个。其中由该校大学生科技协会实践团队开发的AI-cube编程套件为青少年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实物编程。该校实践团队以STEAM教育理念为核心,自主研发编写了拖拽编程软件平台,综合学习科学、软件工程、数学等多门学科,自主设计实验教学课程,配套讲解硬件开发板使用,通过青少年自主实践课程,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实践立项作品还包括全地形无障碍行进机械狗、Muses人工智能作曲、焕影一新智能影像修复工具等,部分作品经项目孵化后参与到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并取得佳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多措并举探索实践育人新机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部分社会实践项目作品

  传承红色基因 献礼建党百年

  为激发青年一代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热情,向建党百年献礼,该校暑期社会实践联合西安市党史研究室策划开展“百年献礼庆华诞 红色领航书青春”专项活动,组织实践队员投入党史的研究学习之中,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咨询等方式,学习革命先烈精神,撰写党史故事研究报告。共收集党史故事5609篇,并汇编成册。其中入选西安市党史研究室《大学生书写党史故事》作品30余篇,该书预计2021年出版。制作“党史故事”有声读物,在喜马拉雅等平台发布,以连载栏目的形式每周更新,关注量达到3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多措并举探索实践育人新机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社会实践项目党史故事研究报告作品

  能力导向认证 成果转化培优

  该校开发集学生参与过程追踪、在线学习、培训考核、评价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中台管理系统,全流程记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勾画独特学生素质能力画像,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为实践育人装上“信息化”的引擎。实时更新实践进度,把控实践安全,完备的信息化体系为学生的暑期实践全程保驾护航。疫情防控期间可以通过系统的签到功能准确定位学生所在地,有效地规避安全风险。截止目前,该校系统记录2020年社会实践参与队伍8432支,参与人数9270人,覆盖全国共26个省级行政区,189个地级市。创新采取量化评分与综合评比相结合的评价考核方式,将学习实践经历创新转化为九项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指标,并以学生能力提升轨迹数据为核心,勾画独特的学生素质能力成长图谱,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考核结果计入学生素质能力拓展认证成绩单。

  该校2020年社会实践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保持活力、迭代升级的积极尝试,突出电子信息特色,营造科技实践氛围,创新实践方式,坚持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同时探索能力导向的实践育人新模式,通过实践有效促进学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完善品质。

来源:陕西省教育厅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