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体博会25 校体购2

扬州市职业大学推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2-07-15 09:25 围观527次

  扬州市职业大学坚守“教学为主”初心,通过“理念引导、过程指导、心理疏导”三导并进模式,确保教学“进度不延后、标准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内容不缩水”,助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坚持理念引导,激活空中课堂,打造智慧课堂。学校围绕“云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高职翻转课堂的特点”“线上教学作业设计”等主题开展相关研究与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将主阵地从“线下实体课堂”转到“线上虚拟平台”,在短期内快速熟悉网络教学平台的特征功能和公共交互媒体平台的使用技巧,娴熟掌握线上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设计的能力,激活空中课堂,满足学生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求,良好适应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的趋势及特点。

  强化过程指导,提升“云端”质量,打造优质课堂。为保证线上与线下教学同质等效,学校采用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和学院干部、系主任全部下沉进入线上课堂协同参与的形式,保障线上教学平稳高质量运行。通过巡、听、研、评“四轮驱动”的形式,围绕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师生互动、资源开发与使用、软件运用实施情况、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的“云端”指导与调研分析,夯实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打造优质线上课堂。

  重视心理疏导,助力在线教学,打造生命课堂。学校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在督查网课、关注教学质量之余,积极与师生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主动掌握思想动态,把脉心理情况,帮助他们锚定教与学的难点,倾听教师、学生对线上课堂教学的不同诉求,关注课堂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价值,做好人文关怀,打造焕发生命活力的好课堂。

来源:江苏省教育厅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扬州市职业大学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江苏省教育厅06-06
    近日,扬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启动仪式暨“职引位来·逐梦青春”专场招聘会在扬州市职业大学举行。扬州市职业大学提出建设政校企人才服务联合体——政校企就业联盟,力争通过有效...
  • 扬州市职业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助力成长成才
    江苏省教育厅04-22
    近年来,扬州市职业大学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内涵建设,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重点打造、梯次推进”的建设思路,逐步探索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
  • 扬州市职业大学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
    江苏省教育厅01-29
    近年来,扬州市职业大学以培育扬州工匠精神为切入点,立匠心、铸匠魂、淬匠艺,聚焦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打造“劳动+”育人模式,多形式开展劳动实践,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劳动...
  • 扬州市职业大学推进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09-05
    近年来,扬州市职业大学坚持走“政校行企研”协同、“城产教科创”融合办学之路,打造产教融合的载体和实体,将企业用人端前置到教育教学中,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共生...
  • 扬州市职业大学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江苏省教育厅08-17
    近年来,扬州市职业大学积极构建“四化”就业工作模式,形成“园区校”共建式产教融合就业工作特色,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高点定位,构建整体化就业体系。深化管理机制,学校坚决扛...
  • 扬州市职业大学举办读书月系列活动
    江苏省教育厅06-05
    近日,扬州市职业大学启动读书月系列活动。活动以“书香筑梦奋楫笃行”为主题,通过打造文化育人平台,倡导阅读中华文化优秀经典,培养学生爱书的阅读习惯,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经典阅读促...
  • 扬州市职业大学区校联动赋能高职教育新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05-09
    扬州市职业大学重点围绕扬州“323+1”产业布局,深入全市12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以项目落地为牵引,强调多元协同、共建共享,主动谋划“区校联动、专产对接”,推动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互补...
  • 扬州市职业大学园区校共建赋能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江苏省教育厅03-28
    扬州市职业大学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大力发展园区校共建工作,协同创造人才有效供给,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双向良性互动。走进园区,着力推动校地共赢。学校启动访企拓...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