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陇东学院召开2025年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授权评审会。受甘肃省学位委员会委托,由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2所高校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陇东学院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数字经济4个新增本科专业开展学士学位授权评审。评审专家组组长、兰州大学张瑞生教授主持会议,党委副书记、校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刘万锋出席并致辞。
评审期间,专家组通过听取专业建设汇报、查阅支撑材料、质询答疑、实地考察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等方式,对4个新增专业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审核。专家组以高度的专业素养和严谨作风,肯定了学校在专业定位、师资引培、教学规范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并围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指导意见。
在反馈会上,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数字经济4个专业的专家组组长张瑞生教授、陈贵敏教授、董海鹰教授和马莉莉教授分别反馈考查意见。专家组认为,陇东学院4个新增本科专业自获批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统筹规划,通过引进人才、加大投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等举措,各方面均达到《甘肃省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办法》规定的审核标准,提请省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
刘万锋对专家组的悉心指导表示感谢。他指出,新增学士学位授权是学校优化专业布局、服务地方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更是检验专业建设水平、夯实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此次申报的4个专业,是响应国家“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主动布局,也是对接甘肃“东数西算”枢纽、新能源产业集群等重大需求的实践探索。学校将重点从三方面抓好落实:一是锚定教育强国战略,把专业建设放在“教育强国、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全局中谋划,以“培养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强国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推动专业与国家规划同频、与区域产业布局共振;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召开专题会议梳理问题清单,制定“一专业一方案”整改计划,建立“校领导牵头、二级学院主责、职能部门协同”的三级整改机制,确保整改到位;三是强化长效思维,以此次学位授权为新起点,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构建“动态监测—反馈优化—质量提升”常态化机制,推动新兴专业交叉融合,深化产教融合,为陇东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