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在互联网经济下,在线教育如何突破变现?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3-13 13:21 围观1014次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资本的涌入以及越来越多的教育创业者的进军,为在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繁花似锦的在线教育

  数据显示,2016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560.2亿元,同比增长速度为27.3%;预计之后几年将继续保持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9年达2692.6亿元。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在线教育课程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达到用户,满足了教育市场的旺盛需求;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教育,具有跨时间、跨地域的核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其学习时间呈现碎片化的需求;一对一直播、一对多直播、录播直播相结合等多种在线教育形式的兴起也在不断的满足个人定制化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市场活力;在线教育由于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房租等成本,课程也可以通过大量销售的方式降低销售价格,从而在价格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需要长期投入的中小学在线教育领域也具有充分的优势。

  

  从用户规模上来看,2016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9001.4万人,同比增长21.5%。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保持20%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到2019年预计达到1.6亿人。在线教育用户的持续增长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网民规模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内在线教育技术的不断成熟,在线教育产品推陈出新,吸引了大量用户尝试采用在线教育的新形式进行探索学习

  在线教育是伪命题炒作

  看似繁荣的在线教育市场,却也收到了教育巨头的质疑。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曾指出,“互联网+”时代,受害最大的将是教育。分豆教育董事长于鹏也表示,现在很多在线教育企业只是培训机构的“翻版”,不与学校教学深度融合,在线教育只是在炒作伪命题。

  

  尽管在线教育、“互联网+”的概念在产业界如火如荼,但是在老师、学生群体中,真正利用在线教育手段进行教学的尚在少数。只有19%的教师对在线教育很了解、比较了解,29%的教师“不太了解”。

  近年来,在线教育发展热度高涨,创业公司大量涌入,资本投入增多,为整个在线教育市场带来繁荣,特别是两会期间“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在线教育更被视为教育界的一匹“黑马”。

  盈利仍是难点

  如火如荼的在线教育,有着众多的资本涌入,但在线教育企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2016年只有5%的互联网教育企业盈利,亏盈平衡的占到26.62%,其他处于亏损中。

  

  从目前在线教育发展情况来看,最大的障碍是用户对互联网教育的认知,一线城市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在二三线甚至是四五线城市还没有运用互联网学习的意识。一项针对教师的调查显示,当问“您的学生目前利用在线教育进行学习的人多吗”时,48%的教师选择“不太多”,38%的教师选择“几乎没有”“不了解”,只有12%的教师认为“还可以”或者“很多”。在认知度相对高的一线城市,也并非所有的学生、家长都能够意识到在线教育的存在。即便是有所了解,很多家长也不放心将孩子的学习放在线上进行。

  随着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在线教育的大市场中,也带来诸多问题。互联网教育的特色是鼓励用户大量传播,互联网思维是做用户规模,有了用户量之后,可以找到更多投资。现在很多在线教育项目拥有上千万用户,但仍未盈利,如何变现对当下的在线教育企业来说仍是难点。

  

  在线教育市场普及率不足5%,还远远没有饱和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很多在线教育企业内容同质化高,借着“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概念,将用户规模做到足够大,一轮一轮融资,然后再到美国上市。不仅脱离了教育慢的本质,而且跟国家推动教育信息化与学校教学深度融合的大趋势相背离。信息技术,一定要跟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方可改变整个教育生态。

  俞敏洪表示,“互联网+”的出现,受害最大的也是教育,因为把教育本质部分给抹杀掉了。而真正的教育是改变人,从思想上、境界上、深度上改变,并且由这批人重新引领世界的发展。

  2017年,在线教育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如何变现,仍旧是当前在线教育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做好用户体验,吸引更多用户是活下来的关键。

来源:决胜互联网+ 责任编辑:李瑶瑶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