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文献是中国的文化瑰宝,维系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进步与传承,也是我国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保存已变得相当脆弱,不仅不利于使用,更不利于保护和文化传承。古籍的数字化是中华文化由纸张媒介向现代化传播方式的重要转变,是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一次革命。
古籍遭侵蚀严重
古籍属于文物的一种类型,指编纂、写印于1912年前的书籍。珍贵古籍又称为善本,主要指具有较高文物价值、资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籍。由于现存绝大多数古籍都以纸和丝织品为载体,容易受到水火、虫霉、各种污染的损害。
在目前存世的古籍中,相当一部分都有虫蛀、鼠啮等小毛病,需要修补;有的还曾经被火焚烧过,部分文字根本看不清楚;而古籍中更常见的是书叶自身的老化、絮化、粘连等问题,处理起来也需要很多时间。而古籍纸质文献本身的脆弱性,加上环境的污染,许多古籍善本文献正在加速酸化和脆化。更令人担忧的是,少数民族有迹可查的传世书籍本就不多,再加上历年来纸张本身的老化、战争等外力的损毁,部分少数民族古籍甚至会面临失传的境地。
“数字化”或为古籍保护的新趋势
古籍保护一般分为原本保护和再生保护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对古籍原本进行妥善保存和修复;后者是对古籍进行影印或整理,对古籍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转移保存和再揭示,通过开展出版、缩微和数字化等工作,使古籍化身千百,永久传承。
德国赛数公司OS12000V高精度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非常适用于图书馆馆藏珍贵古籍数字化需求。
赛数OS12002V专业古籍文献扫描仪,采用投射式无眩目冷光源技术为珍贵的古籍和文献数字化提供了极其充分的保护,高精度真彩色扫描镜头完美再现原稿的真实细节,独有的90°V型稿台, 特别适用于装订成册且不能完全打开的珍贵资料的数字化,自动开启压稿玻璃,自适应调节V型玻璃下降速度和压力,最大限度保护文献资料,人性化设计为用户提供了安全、可靠并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操作环境。
技术参数:
描述:顶置式扫描头、台式非接触扫描,适合文物、古籍、图书、报纸、字画地图等单页或装订成册稿件。
扫描尺寸:600 (2 x 300) x 450 mm (> 2 x 超A3
书稿台:书本最厚可达 150 毫米,V型台可90°调整;可调V型台两侧、中央、高度、书脊柱的宽度。
扫描模式:42 位彩色采集 | 24位彩色输出14 位灰度采集 | 8位灰度输出1 位黑白采集 | 1位黑白输出
光学分辨率:600dpi
输出分辨率:100-600dpi
扫描速度:3.8 秒(400dpi)
扫描仪接口:IEEE1394 火线接口
影像格式:所有的标准格式,如TIFF 不压缩,TIFF G4,JPEG,JPEG2000,
PDF,多页TIFF,BMP,PCS,PNG 等。
扫描软件:OS12 扫描软件
图像处理软件( 选配):纠斜、去杂点、翻转、去黑边、遮幅、锐化、弯曲修正、剪裁、黑白扫描与动态阈值。
Perfect Book( 选配):双扫描系统、完美3D扫描、书脊弯曲修正和文件自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