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疫情下留学需求不降,2021年出国读书新方向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0-11-19 09:56 围观981次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疫情,把各国留学生带入了一场灰色的迷雾之中,在海外的焦虑不安,在国内的犹豫不决。今年出国读书的学生究竟遇上了怎样的困难,又是如何解决?计划明年出国的学子应该怎样继续前行,这又是否值得?笔者从事国际教育多年,也采访了多名留学生与家长,尝试解答大家对于疫情下出国读书的疑虑。

  留学需求不降,目的地更多元

  受疫情影响,今年出国留学的学生真的遇到了重重困难:全面停课、线上教学、签证停办、雅思停考、航班停运、入境隔离、封闭管理......原以为因此就会有很多学生取消出国读书的计划,但是根据QS统计发布的《新冠疫情如何影响全球留学生》白皮书显示:超半数留学生计划受疫情影响,但极少数学生取消留学计划,大部分人选择推迟留学计划或更改留学国家,而决定放弃留学的中国学生仅有4%。

疫情下留学需求不降,2021年出国读书新方向

  总体来看,留学趋势稳定,只是学生们在留学的目的国选择上会更加多元。多数中国留学生倾向到留学环境更加安全、签证入境政策更为友好的国家进行深造。英国、瑞士、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留学的人数近年来持续上升。而美国作为过去主要的留学目的地,近来留学人数增长率却逐年放缓。

  疫情下,不要只看坏消息,也要看到好消息

  对于2020年的留学生来说,这场经历,换个角度思考,也是一种成长,更是一个独立性的极大体现。

  例如选择继续留在瑞士蒙特勒读酒店管理的陈同学分享说:“学校非常重视本次疫情,第一时间为我们传达各种最新的资讯,全方位加强校园防护,并且为学生购买全额保险,提供24小时校内医疗服务,让同学和家长都感到很放心。我自己则会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并且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二外法语,希望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好好充实和提高自己。”

  而选择从英国伦敦回国的李同学,则遇上了学校休学申请、签证即将到期、航班多次改期、旅途全程防护、入境要求隔离等难题,但他学会了静下心来与学校、领事馆、航空公司等多方沟通,按照流程规范逐一处理,最终顺利回国到家。Frank的父母说:“通过这次的历练,孩子成长了许多,独立性增强了,更可贵的是拥有了这份处世不惊,沉着应付的能力。”

  出不出国,回归留学本身的意义

  正如中国教育部此前在央视的新闻所言:疫情对出国留学的影响将是暂时的。疫情也只是一个短时间内的现象。

疫情下留学需求不降,2021年出国读书新方向

  从长远来看,留学是开拓国际视野、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渠道,对未来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只要有条件,还是值得一试。无论未来全球化走向如何,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仍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对国际化人才是有需求的。通过留学来储备、积累国际化知识和能力,是很好的方式。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海归整体就业薪资和职位也是明显高于本土毕业生的。

  再者,留学不只是单纯追求教育,更是增长人生阅历的重要途径。当留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将历练生存能力、改变思维方式,从而构建健全的思维框架与世界观,独立地探索生命意义的全新可能,这对将来的事业、生活都是有价值的。

  灵活应对,开启2021年的新篇章

  面对疫情之下出国留学的新挑战,中国学生需要做好哪些应对工作呢?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既然确定了出国留学的目标,就要调整好心态,坚定勇敢地前行,努力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无论中国学子走到哪里,祖国都会是坚强的后盾,也是未来学成回国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

  其次,慎重选择留学国家,要综合考虑社会治安、国家关系、是否排外、卫生条件、医疗保障等;准确收集留学信息,及时关注有关国家和学校的留学政策调整;有意识锻炼培养强大心理,努力做到自理、自律、自强、自立。

  再者,提升个人卫生与安全防护。疫情反复不容忽视与轻心,中国留学生在出国途中及国外校园内都要遵循安全规范管理,同时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日常保持好个人卫生与健康。

  最后,做好成为中外友好交流使者的准备,通过与外国同学、老师交流,学会尊重多元文化与习俗,积极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出国留学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习先进的知识,结识一起留学的精英同伴,打开视野,更可以为自身的职业规划铺设更宽广的道路。

来源:留学 责任编辑:阳光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