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镇江市:做好防疫心理服务工作 助力中小学生“珍爱生命·向阳成长”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1-08-12 10:34 围观949次

  近年来,镇江市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长效机制,有科学规划,有切实举措,注重实效,结合多方资源,搭建多元服务平台,勇于创新,探索新途径,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该市以师生、家长需求为导向,聚焦“12345”,打造品牌特色,全面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服务中小学生“珍爱生命·向阳成长”。

  “1”:依托一个中心——镇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15年,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切实推动了各地各校心理防疫工作专业、科学、规范地开展。有效指导各地各校制定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一校一案”,组织专兼职骨干心理教师录制“镇江智教育·非常云课堂”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线上课程,组织骨干教师撰写“致教师”“致学生”“致家长”系列心理支持文稿发布在公众号上等。

  “2”:抓好家长和教师两大关键主体。提升家长和教师的育人能力尤其是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素养是积极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路径之一。该局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共育工作,并把家长学校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启动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和讲师队伍培训工作,开设线上线下家庭教育讲座,仅2020年,参与家长达百万人次。分层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资格初、中、高三级培训认证,有近4000名教师取得了持证上岗的资格。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组织持证教师深入每一个学生班级群,并开通电话和QQ两种咨询方式,为本校的师生、家长服务,同时依托这批教师组成校级心理援助小组。

  “3”:建好学校心理辅导室、课堂、家长学校三大阵地。各中小学的心理辅导室发挥了校内心理援助小组的积极作用。2020年,该市印发的德育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课表,用专门时间开展心理宣教、心理调适指导、生命教育等,每班每两周一节课,专兼职心理教师任教,并将开课情况纳入了开学视导与反馈。各中小学把心理健康促进指导作为家长学校必修课,心理教师通过家长学校平台,对家长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家长提升识别和应对子女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与能力。

  “4”:织牢“班-校-市(区)-市”四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网络。学生心理工作重在预防,疫情防控期间,该市要求各班级每学期开展五类“重点关爱”学生摸排,建立动态档案,给他们配备导师,各方面给予关爱。学校心理援助小组,及时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各地组建以心理教研员为组长,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格(高级)的教师为主要组员的心理援助团队,线上线下开展援助。该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心理援助公益团队开展电话和网络咨询,为学生提供暖心服务。

  “5”:常态化开展五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市级心理援助公益服务活动,上线“润心爱聆”平台,精心挑选80多名心理骨干教师组建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心理援助公益团队助力心理防疫。启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工作,创新“普查-访谈-干预-追踪-反馈”五步闭环工作法,根据不同情况,对需要进行干预的学生,家校协同干预,并进行跟踪,持续开展援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学校达标建设活动,目前,已建成市级100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要求各地各校每年开展2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周)活动,联合市卫健委开展广场咨询服务活动,发放“‘悦’读推荐书目”和“亲子观影推荐清单”宣传册,现场进行心理知识科普。启动市属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校校行”活动,并将延续到秋学期。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在全市分三批启动了60所市级家校共育试点学校,各市级试点学校家校共育工作实现“六有”,即“有章程、有场所、有队伍、有教材、有经费、有考核”,部分市级试点学校主动开展项目引领、科研推进,进一步提升家校共育工作品质和家校协同育人效能。

  经过丰富的实践探索,镇江市构建的“1234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整合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加强了心理教师、班主任、全体教师、家长的队伍建设;坚持育心、育德与育才相结合,坚持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在疫情防控期间助力全市心理防疫发挥着积极作用。

来源:江苏省教育厅 责任编辑:逯红栋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