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人:王波(教授)
时间:2025.7.12
地点:贵州贵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大家好!
在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在贵阳学院和《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与会代表及会议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25年第五届全国学校智慧体育科研论文报告会经过一天的主题报告、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各位代表分享成果、收获了友谊、增进了情感,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受本届科报会组织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委托,现在我向大会做第5届科报告会综述。
1 学校智慧体育的兴起与政策驱动
在新时代教育强国与体育强国建设的双重背景下,学校智慧体育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持续发力,《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目标。这一政策导向为智慧体育技术在学校场景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催生了一系列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体育教育的深度融合。
自2020年起,全国学校智慧体育建设与发展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该领域的顶级年度盛会。2020年12月,景德镇陶瓷大学“以科技助力学校体育发展”为主题,举办了全国首届学校智慧体育建设与发展论坛;2022年8月,吉林大学论坛以“探索学校体育未来发展之路,助力健康中国目标实现”为主题;2023年10月,河南师范大学论坛聚焦“体育产业助力学校体育高质量、多元化发展”;2024年11月在武汉体育学院举办的第四届论坛,主题为推进学校体育现代化,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蓄力赋能。这些论坛汇集了教育管理者,学术专家,一线教师和企业代表,形成了“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交流机制,共同推动学校体育的智慧化、智能化转型进程。
郝光安主席针对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他强调应结合人工智能建设,加强智慧体育融合研究,团结各方力量,以问题为导向,完善机制,推进体育产业改革创新发展。他同时也高度肯定了智慧体育前期奠定的坚实基础和清晰的发展定位。他指出,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深刻变革社会治理形态的当下,高校体育科技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体育教育实际痛点,智慧体育亟需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特别强调,应将“构建智能化数字体育技术体系”与“打造更高可靠体育教师能力和情感建设”,锻造体育教师六大核心能力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的攻坚重点。应进一步凝聚力量,聚焦学校体育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攻坚克难,强化基础研究与体育教育实际应用的深度融合,为破解高校体育领域关键科技难题提供坚实支撑,力争建设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智慧体育科研平台。
创新论坛,蓬勃发展。数字体育探讨了体教融合机制创新。聚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实践;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体育教育的价值内核。这些多层次,多维度的学术交流活动,共同勾勒出学校智慧体育的发展脉络和创新图景,为新时代体育教育变革指明了方向。
2.核心议题与前沿探索
2.1 人工智能技术的多元化应用场景
当前,智慧体育论坛的核心议题紧密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校体育中的落地应用展开。在学校体育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研究上,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成为焦点。贵州民用航空职业学院副校长程远航教授提出了“AI双轨驱动,体育教学与训练智能化变革”的整合报告,通过动作捕捉与情感识别的技术,实现对运动表象和心理状态的同步分析。这种技术融合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更全面的学生发展评估,有助于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提出AI是钥匙,人类探索欲是引擎,860亿神经元是我们的底气。报告主题鲜明、逻辑严密、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对准确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高校体育特点、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数字体育教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数据驱动的教学变革与评价创新
智慧体育论坛另一个核心议题是教育大数据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创新。上海大学李燕教授主题报告“把握科技变革趋势—推动大学体育数字化应用与创新”,通过智能工具常态化采集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数据,构建学生健康成长数据库,为精准教学、科研评价与管理决策提供支撑。该应用与创新在未来大学体育教育云端,学校开展的跨区域、跨学校“直播互动+云端PK”多校联动教学模式,将分散的体育教学空间和场景连接起来,形成了动态共享的体育教学新生态。
北京体适能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张慕筠总监,她从三个方面展示了“打造AI赋能的全场景智慧体测中心”,聚焦人脸识别技术、设备监控、数据加密共享对大中小学体育“学、练、赛、评”全流程优化,北京体适能通过构建智慧体测模型,以垂直模型+多模态生成的技术驱动,达到体测效率提升,创新成本降低产生的商业价值,结合AI算法动态调整体测,实现了“个性化地学、差异化地教、科学化地评”的智能教学体测模式,为解决学生体质差异大,教学体测一刀切的传统难题提供了技术方案和友好体测理念。
2.3 新型体育教育模式与体教融合机制
智慧体育论坛还深入探讨了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育模式创新和体教融合机制突破。舒华体育梁世和总监提出的“舒华体育产教融合及高校智慧体育解决方案”的产教融合理念颇具创新性。他强调,数字技术与教育适配性的问题首当其冲。通过搭载智能化设备建立国家体育数字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部分AI体育产品存在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过度强调数据采集而忽视教学实际需求。一些学校采购的智能设备操作复杂,反而增加了教师工作负担;部分系统生成的数据报告专业性强但可操作性差,难以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支持。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匹克球活动筹委会曹军则分享了匹克球运动+专注力赋能,“森林低碳式体教与健康中国”的理念,通过匹克外交、人人体育的准则和匹克球运动推广创新举措,使学生在耐挫教育,健康心理,培养专注力,增进良性社交等,使学校体育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匹克球运动蝶变式发展。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教育服务分社社长张荣君分享了“人工智能背景下数字化教材变革与开发实践”,融合新旧机制方面,介绍了创新实践,通过学校特色体育课程和文化教育,“以数字化”的实施方法,破解文化教育与传统教材难以兼顾的长期难题,他从(多媒体集成,立体化内容,动态更新,学习体验,便捷性,易管理)做了介绍这种机制将专业体育资源下沉到普通学校,助推体育强国,领跑数字教育出版新赛道,既扩大教材多元模式,又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教育水平提升,形成双赢格局。
创新型体育项目展示了技术赋能的更多可能性,在分组报告中,民俗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项目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丰富了学校体育内容体系,为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3.实践案例与区域特色
3.1北大模式的创新实践
北京作为科技创新高地,在学校智慧体育领域展现出先行示范效应。在评价机制方面,北京大学刘茂辉教授大会报告“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以邱德拔体育馆为例”,通过AI校园健康大脑项目具有数字体育代表性,北京大学建成的“满分AI运动馆”部署了多模态AI智能运动硬件系统和校园运动健康数字平台,构建了“教、学、练、考评”的闭环式解决方案。系统通过运动与闯关游戏、积分挑战等趣味形式结合,为每名学生建立专属的运动档案,使评价过程游戏化,个性化,可视化,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运动参与与动机。
3.2 广州大学叶广成“智慧体育与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融合机制与实践路径研。”
他强调体育可润德、启智、塑美,促劳、健体,通过五育的相互促进,产生整体育人成效的质变。
3.3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同样引人注目。北京瑞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宪章副总裁在主题报告中介绍的“帧级长时程视频动作分析”技术,能够对学生运动姿态进行毫秒级精度的识别与评估,解决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师难以同时观察多个学生动作细节的难题。该技术通过语言视频动作识别,为每位学生生成针对性改进建议,实现了“虚拟教练”的功能。
提出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体育竞赛和科学训练中的应用”,分享了自主研发中国鹰眼人工智能系统,在体育竞赛中的应用,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的人工智能定位理念,强调人工智能应作为竞赛训练辅助工具而非替代者。他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在体育运动,竞赛训练中自动识别犯规动作,在网球鹰眼训练测评系统,基于多维度的技术分析,精确计算检测数据,为运动训练提供了专业决策支持,减轻教学负担的同时提高训练和竞赛效率。
3.4全国性论坛的技术整合与人才培养
全国学校智慧体育建设与发展论坛作为年度盛会,在技术整合与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届论坛均设有企业展示区,集中呈现业界最新研发成果。这些展示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提供了直观了解行业动态的窗口,促进了技术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在人才培养方面,论坛持续举办“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测评培训”活动,依托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资源,对一线体育教师进行篮足排、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等项目的技能测评培训,培训合格者获得认证证书,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项技能水平和教学指导能力。这种校企协同的师资培养模式,已成为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4.挑战与未来展望
4.1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同样面临严峻挑战
在建设学生健康成长数据库过程中,运动数据、生理指标,行为特征等敏感性信息的收集、储存和使用边界尚不清晰,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保障措施,增加了数据泄露和滥用风险。如何在利用数据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保护学生隐私,成为智慧体育发展必须解决的伦理难题。
4.2师资培训与接受度是另一大瓶颈
据调研显示,超过40%的体育教师对AI技术存在畏惧心理,难以有效应用智能设备辅助教学,现有培训多聚焦设备操作,缺乏对数据解读与教学决策支持的系统指导。同时,传统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滞后,难以适应技术驱动的教学变革,导致先进设备闲置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5.迈向智慧体育教育新生态
学校智慧体育论坛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助推器,生动记录了数字技术赋能学校体育变革的演进历程。从首届论坛的“科技助力学校体育发展”为主题,到本届“数字赋能,智慧引领,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论坛议题的演变,反映了智慧体育从技术应用向体系构建的深化发展。
当前,学校智慧体育建设已进入深度融合的关键阶段。一方面,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体育教学训练的结合日益紧密,从辅助工具进化为驱动教学变革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正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系统性重构,催生出“五育互育”、“森林式体教”等创新理念。这种融合与重构正在孕育全新的体育教育生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技术隐形嵌入教学全流程,数据驱动精准决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展望未来,学校智慧体育的发展需要坚守“育体育心”的核心理念。技术应用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非追求表面的智能化指标。在AI时代,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而健康的身体是支撑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将技术创新与教育本质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发挥智慧体育的价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教育部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六大行动促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数字化战略的总体部署,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基本原则,按照六大行动促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新要求,以提高教师数字素养为关键,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应用为牵引,扩大优质资源和服务供给,开辟教师发展新赛道、塑造教师发展新优势。
最后,衷心的期望中国高校智慧体育科研论文科报会品质越办越高,论文与科技成果的整体质量越来越好。引领体育变革,智创体育未来,祝愿各位代表为我国学校体育科研事业发挥更多的光和热,贡献更多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科报会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