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大连医科大学领导带队赴辽阳、鞍山两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25-07-30 09:13 围观0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化校地合作,精准对接人才供需,促进大连医科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7月25日,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晓丽带领招生与就业处、研究生院负责同志及就业部门工作人员,赴辽阳市、鞍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行动中,学校领导与两地卫健委、人社局及委属医院的主要负责同志,围绕人才政策、招聘需求、人才培养建议及供需对接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并就建立长期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合作机制达成共识。

大连医科大学领导带队赴辽阳、鞍山两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

  在辽阳市卫健委座谈会上,杨晓丽首先对辽阳市卫健委和人社局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的支持,以及当地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吸纳大连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表达了衷心感谢。她指出,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入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为毕业生开拓市场化就业空间。辽阳作为辽宁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医疗卫生领域发展迅速,是大连医科大学重要的生源地和就业流向地。截至目前,已有20名2025届毕业生在辽阳就业,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3人,这充分彰显了辽阳对医学人才的吸引力。并希望以此次走访交流为契机,与辽阳卫健系统和人社系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人才供需对接、培养融合等方面深化协作,以校地合作的方式促进大连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赋能这座历史名城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

  辽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雅杰表示,大连医科大学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在辽阳市各级医疗机构中口碑良好。她介绍,辽阳市正着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升级,对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全科医学等专业人才需求旺盛。此次大连医科大学来访,为辽阳卫健系统人才招揽工作送来了“及时雨”。她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共建人才合作平台,进一步畅通人才招聘渠道,精准实现供需对接,为辽阳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为健康辽阳、健康辽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会上,辽阳市人社局副局长王莹对《辽阳市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人才政策措施2.0版本)进行了介绍,并指出经过升级完善的3.0版人才措施将更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为辽阳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她希望与大连医科大学试点建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吸纳更多大医优秀学子在辽阳建功立业。辽阳市中心医院、辽阳市三院的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各自医院的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并就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人才招聘效率的提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大连医科大学领导带队赴辽阳、鞍山两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

  在鞍山市卫健委交流中,杨晓丽指出,鞍山作为辽宁省第三大城市,是沈阳经济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连接带,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鞍山作为东北地区医疗资源集聚地,历来是大连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点区域。在学校发展办学过程中,鞍山市卫健系统给予了大力支持。她希望通过本次走访进一步深化双方交流,共话校地合作、共谋人才发展。以服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导向,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紧密围绕鞍山市卫生事业发展布局,加强校地合作、畅通渠道,诚邀各用人单位来校开展人才招聘,为鞍山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助力钢铁之城卫生健康事业升级。

  鞍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美娜对大连医科大学长期以来为鞍山卫生健康事业输送人才表示感谢,并系统介绍了鞍山市卫生健康领域人才政策及招聘需求。她表示,2025年,鞍山市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的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未来三年将获得5亿元专项补助资金。该项目以“提升市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智慧医院建设”为核心目标,旨在深化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鞍山市卫健系统对高层次医学人才和基层全科医生需求迫切,希望与大连医科大学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在人才政策倾斜、岗位资源开发、科研平台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建立人才供需动态对接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会上,双方还就如何有效加强人才政策宣传、促进招聘方式高效便捷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走访标志着大连医科大学与辽阳、鞍山两地的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未来,学校将始终坚守服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初心使命,全力促进人才培养方向与产业实际需求精准契合,为健康辽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应有贡献!(作者:姜林林)

来源:大连医科大学 责任编辑:张肖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