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16年——被视为“VR元年”,当年两会上,VR(虚拟现实)当仁不让地主角之一,吸引了人们的关注。随后,VR技术的相关话题持续升温,甚至于出现在了浙江省的高考作文中——“当虚拟世界里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里的‘现实’,你是选择拥抱这个世界,还是可以远离他或者保持适当的距离?”
2016年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到了VR,强调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呼吁与实体经济结合,发展人工智能(AI)和虚拟现实(VR)等技术。多个中央文件里提到推动国内VR产业的发展,各地的地方政府也积极通过政策扶持VR的发展,让VR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虽然在今年的两会上VR没能像人工智能一样被写进政府报告,但是,两会期间随处可见VR元素,并在今年3月份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上,会议首次采用了VR全景技术来呈现,各大媒体各出“奇招”,争相推出VR全景报道,就连警犬都佩戴上了全景相机,让人眼前一亮,向人们彰显着VR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从2015年冬季开始,VR频繁地出现在主流媒体报道中,各大公司高调进军VR,发布会、展览中随处可见的VR产品与元素……如此高频率的亮相,更是加剧了行业的投资与发展,一瞬间,VR技术应用可谓遍地开花,就像是一场来势汹汹的龙卷风,席卷旅游、医疗、军事、娱乐等各个领域,成为热潮概念。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利用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1935年,美国科幻小说家斯坦利•温鲍姆(Stanley G. Weinbaum)发表了小说《皮格马利翁的眼镜》,首次提出虚拟现实;1957年美国摄影师MortonHeilig发明了第一台大型设备,被誉为VR鼻祖;1968年,计算机图形学之父、著名计算机科学家Ivan Sutherland设计了第一款头戴式显示Sutherland;2014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之后,谷歌、微软、三星、HTC、腾讯、阿里巴巴等著名企业纷纷加入,引爆VR热潮。
作为人才输出的教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VR技术进校园”,“课堂上引进VR技术”,一瞬间红红火火,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成为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即使VR教育目前还没有普及,但是,生动化的教学方式、体验式的教学环境还是让很多人看好。
在2016年初高盛发布的《VR与AR:解读下一个通用计算平台》报告中,就提到了VR有潜力成为教育领域的标准工具,它将变革学生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受教方式,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亿美元,而2025年将达到7亿美元。
VR目前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多是在课堂上,用于对某个特定的情景或画面还原,或者是一些技术,研究,环境的体验与感受。当学生戴上VR亲身体验后,VR独有的画面沉浸感、环境真实感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共鸣,提高学习效率。
VR之火——教育应用的优势
生动化的教学方式 VR更容易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环境,让课堂上,由传统的“以教促学”的学习方式代之为学习者通过自身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得到知识、技能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同学们沉浸在所学的环境中,亲身去经历,亲身去感受。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中国古诗词语句优美,所表达的意境更是引人入胜。然而,纵使中国古诗词言辞精妙,意境幽美,但是学生们还是难以想象到当时的环境,难以体会到当时诗人的情感变化……
而VR生动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则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限制,让人们沉浸在诗词所描述的意境中去。同时,除了语文,对于一些其他学科如地理、物理、生物、医学等,这些学科的书本知识仅靠老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更何谈记忆?
地理学中天体转动规律及轨迹、各地风俗民情、不同地理地貌的产生与发展……
物理学中力学运动、重力的变化、电流的运动方向……
生物学中植物的生长、细胞核的分布、血液的循环流通……
医学中医学解剖、手术进展过程……
VR技术可让学生亲眼见证这些场景的发生,少了纯书本教学的枯燥乏味感,多了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记忆力。
体验式的教学环境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是为了帮助我们尽快的了解相关的原理,更好地进行上手操作。但是,对于一些要学生亲自上手,产品成本较高,还可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潜在危险专业,如汽车制造、飞机驾驶、临床医学等专业,学校没有很大的资源让每一学生都亲自参与其中,在实践中进行教育培训,这时,VR培训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法。体验式的教学环境,既解决了学校培训方面的难题与资源的困扰,又避免了危险的发生,让每位学生都能深入其中,更好地了解实际操作过程。美国休斯顿有一所国际工业训练学校,研发了一款VR起重机模拟器,用VR模拟训练学生练习起重机的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VR之冰——教育应用的问题
高昂的教学成本 2016年,VR应用遍地开花,相比于其他领域的高速发展,VR在教育领域却发展缓慢,虽然教育应用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高昂的产品价格则是学校难以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VR教育的应用普及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有效控制产品的成本。据了解,一个质量好的VR头显价格成千上万,而一个班级的人数差不多都在三四十人左右,这样高的价格如何保证班级每位同学上课时都可佩戴一个VR呢?如果再加上VR内容的付费模式,想要在课堂上全面实现VR教学,就是富裕的贵族学校实现人手一个也不一定能够承担得起,更何谈普通学校!可见,有效控制VR的产品成本是实现VR教学的最重要一关。
紧缺的优质内容 如果说VR设备是一方面,那么,VR的教学内容则是另一个方面。目前,国内并没有一套完善系统有效的VR课件,一些已引进VR技术的学校,也只看中VR的新奇性和画面沉浸感,把VR作为一种吸引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而已。2016年,乐视和新东方合作开发了VR+教育课程;美国知名课本出版商Kendall Hunt部分收购了VR教育课程开发公司VictoryVR,准备研发推出相应的VR课程……一系列课程制作,也让我们相信,优质的VR课程资源会在不久的将来推广出来。
高仿的山寨产品 VR作为新兴的高科技被媒体炒得火热,吸引了各行业目光,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而高昂的价格让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低廉的价格则更易受到人们的亲睐,在这种情况下,“山寨产品”有了可乘之机。当大型企业还在谈论VR发展前景时,山寨品早已遍地开花,甚至有传言某品牌的山寨VR比正品还要多。即使学校有资金购买VR产品,但面对产品,学校又如何辨别真假?一些公司对于VR技术与使用了解甚少,生产出来的山寨VR,学校也不敢放心使用,给未来VR行业的发展埋下隐患。
学生的接受能力 VR产品在教育领域的使用者是学生,学生身体的接受能力也是应用的一大考验。实际生活中,有些用户在佩戴VR头显后会出现头晕、恶心等一系列不适症状,而一些有密集恐惧症或幽闭恐惧症的人戴上VR头显则更是一种折磨。另一方面,VR头显的镜片离使用者眼球如此之近,使用VR头显会不会影响学生们的视力?长时间佩戴VR会不会影响学生们的发育?……都困扰着人们,让人们担心。
VR(虚拟现实)的发展目前仍处于上升期,虽然VR在各领域的应用作用还不明显,但VR元素频繁地使用于各处,就是VR持续发展的一个良好体现。
我们期待VR时代能迎来真正的爆发,让“VR+”像“互联网+”一样,深入人心,深入我们的生活,深入我们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