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心理健康领域的现状
2012至2014年,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和高校专业人员,开展了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06%。在我们调查里,心境障碍实际主要包括四大类疾病: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心境障碍、物质所致的疾病障碍,其中抑郁障碍占3.59%。
据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调查显示,有精神障碍、夫妻矛盾、经济困难者是最容易自杀的三大人群。
统计中,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中国青年报援引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称,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据报道,在中国,青少年和女性人群是自杀的主要群体。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北京高校心理素质研究会副秘书长聂振伟副教授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在于他们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比较大,而在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造成了他们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聂教授说,预防青少年自杀决不是青少年的个人行为,除了要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外,学校和家庭在预防青少年自杀做到"共同参与"至关重要。
二、最常见的心理健康疾病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心理咨询室
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为此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也逐渐在各省市、高校成立,其目的是就是为了在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员出现时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工作原理
幸运的是绝大多数的自杀行为是可以挽救的“教育—筛查—干预—咨询”是一个科学的管理流程。然而影响自杀的因素很多,人格特点、童年创伤经历、社会支持系统、疾病情况等,都不是仅仅靠量表测评所能反映出来的。因此,在没有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情况下,心理危机筛查的工作将难以实施。
建立科学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能有效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发生,预防危机与创伤的扩散。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将危机预防、危机信息采集、危机干预预警、危机人员干预、危机人员评估和转介等方面实现分级指导与管理,其先进的查询和统计功能,帮助心理咨询师了解整体和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有效提高危机干预工作效率。
2017心理行业发展促进大会暨“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发布会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心理服务市场迅速扩大,以至于整个行业良莠不齐,鱼目混杂。为切实推动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整合市场优质资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由京师博仁承办,与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等六家单位联合在举办“心理行业发展促进大会暨‘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发布会”。
四、我们可以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将切实推动“心关爱·进百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艺工程落地,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生命可贵,当今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普及建设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使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进入学校、社区、政府机构,健全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并把方案在各个地区中心中实施。
如此一来,虽然心理障碍的发生或许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在个体心理危机发生是提供最有效地帮助,将人们所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用最温和的方式抚平心灵的创伤,提高中国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