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了啥:分值、项目、评价三箭齐发
分值“主科化”
• 云南100分、河南100分、北京50分(2029年提到70分)
• 湖南要求体育权重逐步提升至8%以上
项目“自助餐化”
• 北京:由“8选3”扩至“22选4”,技能类(足篮排乒羽等)权重首次超过素质类
• 江西鹰潭:长跑为唯一必考,其余“6选2”;南宁把抛绣球等民族项目纳入中考
评价“过程化”
• 北京:四、六、八年级体测成绩计入中考
• 合肥包河区:AI摄像+可穿戴设备,实时记录学生过程性表现,减少“人情分”
• 云南:疫情后中长跑改为“计次制”,只要学期内跑够规定次数即合格
二、啥效果:体质好了,应试倾向也来了
体质数据“抬头”
• 北京延庆区香营学校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三年由22.7%升至51.1%
• 合肥市区4.28万考生体育中考平均分57.42(满分60),满分率45.6
“小眼镜”“小胖墩”减速
• 云南2024年每天开设大课间的学校比例93.2%,较2021年提升18.6个百分点
• 江西芦溪县家长反馈:孩子假性近视改善、文化课成绩同步提升
隐忧:应试体育苗头
• 不少学校九年级体育课被“模拟测试”填满,“考什么练什么”回潮
• 技能类项目冷热不均:跳绳、坐位体前屈爆满,篮球、足球遇冷,原因是“好拿分”
三、还咋改:官方与专家的三张“路线图”
分值再适度“拉开差距”
云南大学王宗平:人人满分等于没考,建议设置梯度赋分,让体育真正产生区分度
过程性评价“一生一案”
北京市教委:2026年起试点“电子成长档案”,学生可从七年级起累积个人最佳成绩,九年级现场考时在同一项目内自选难度等级
高中体育也要“挂钩”
多省市已启动调研,拟将过程性评价延伸至高中,形成12年一贯体育档案,为高校招生提供参考
中考体育改革五年,完成了从“副科”到“主科”的惊险一跃,也走到“应试化”与“兴趣化”的分岔口。下一步,能否通过更科学的分值杠杆、更精准的过程评价和更丰富的项目供给,把“考什么练什么”扭转为“会什么爱什么”,将决定这场改革的最终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