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创新中稳步前进——访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侯贤灯教授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3-12-30 09:00 围观6707次

  【教育装备采购网讯】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1978年,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首批建成的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之一,也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第一个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中心主任侯贤灯教授,既是中心的管理者,对中心的发展有着长远的规划;也是光谱分析领域的科学家,从事分析方法学、仪器部件和小型化仪器的研究,多次组织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侯贤灯教授

  两个第一是光环也是责任

  现在的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测试中心”)的历史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三校两次强强合并的历史,追溯到1978年同时成立的原四川大学中心实验室和原四川医学院中心实验室,以及1980年成立的原成都科技大学理化中心。得益于学校当时雄厚的硬件实力和测试中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测试中心率先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认定的分析测试中心之一。1991年作为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试点单位,在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第一个通过国家计量认证,成为获得国家级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并于1996、2001、2006、2010、2013年五次顺利通过复查评审。

  测试中心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项目经费提升实验设备水平,建立起了高端的校级仪器共享平台。测试中心现已拥有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光电子能谱仪、600 MHz/400 MHz核磁共振谱仪、500 MHz固体核磁共振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单晶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在内的各类大型精密分析测试仪器及相应辅助、配套设备,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总价值4000多万元 ,是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主要富集地。目前校内有650个课题组是测试中心的固定客户,每年中心都要分析测试几万个校内外样品,其中校内分析测试服务约占70%。此外,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大型仪器的使用率,增强服务意识,测试中心的大型仪器也纳入到四川省科学仪器协作网管理,实现对社会的全面开放共享。据统计,每年大约有30%的测试任务来自西南地区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

  服务教学科研 三位一体稳中有为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实力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除了做好为全校提供优质的分析测试服务工作之外,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更是发展成为一个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合作交流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对外窗口。

  (1)VIP客户制度保障中心首要职能

  据侯贤灯教授介绍,测试中心拥有一批高端的大型仪器,在四川省甚至整个西南地区都非常有限。实施了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后,很多社会单位也会送样检验,其中许多样品具有极高的挑战性,中心不得不耗时耗力为其完成。中心工作量急速增长,每年样品检测量高达几万个左右。如何平衡好校内校外的检测服务,做好服务校内教学科研的同时,又能通过测试服务承担社会责任是中心管理者一直努力的方向。多年来,测试中心一直采取校内分析测试服务享受五折优惠,且在此基础上,实行“贡献大,折扣多”的政策,即“使用本中心提供的分析测试数据发表高水平论文者给予奖励测试费”的政策。

  另外,为充分发挥服务效益,测试中心还优先支持校内高水平科学家的科研工作,支持他们多出、快出一流成果。实行校内VIP客户制度,对重要客户建立绿色通道,进行专门管理。持有相应VIP卡的客户,可优先享受分析测试中心提供的各类“优先、优惠、优质”服务。这项制度自实施以来,一直得到不错的反响,中心将在此基础上不断坚持和发展。

  (2)大力开展培训计划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测试中心为全校科研教学提供服务外,还承担一些教学、学科建设任务。测试中心部分教师直接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并为全校理、工、医科研究生开设《现代测试技术》等10余门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测试中心每年会组织多场不同层次的仪器操作及相关技术培训。对于本科生,除了每学期的“仪器开放日”活动以外,测试中心制定了“优秀本科生科学仪器使用技能培训计划”,使学生了解相关仪器的基本原理,熟悉仪器结构并学会正确操作仪器,使其在科学仪器的知识和使用技能上获得良好的训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创新、就业。该计划采用“仪器+项目”的方式,由测试中心负责拟定培训项目,通过培训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独立上岗操作资格证书。此外,测试中心还推出“优秀本科生科研创新计划”,吸引优秀本科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对于研究生,中心则着重培训其独立操作仪器、测试样品的能力。此外,中心还专门设立针对测试岗教师的培训,培训合格的教师可获得符合国家计量认证规范的仪器操作、仪器管理的上岗证。

  (3)科研项目激励中心成长

  除测试、教学任务之外,在全国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中,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科研工作一直位居前列,中心的历任领导也都非常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原测试中心主任张兴栋教授如今已经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了。

  近年来,中心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纳米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863”、“973”、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其它省部级和横向研究等课题。近三年校外科研总经费年均1600万元,并在生物医学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分析化学(仪器)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获得多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中心教授(级)100%承担科研项目,研究生均发表SCI或EI收录的论文在全校名列前茅。这些科研成果在高校当中不算突出,但在全国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中是比较突出的。

  侯贤灯教授表示,今后中心将重点放在激励测试岗教师在测试技术方面的提升,力争做到“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技术水平,甚至为特定科研项目研制量身定做的测试方法乃至仪器装置。力争向一流研究型分析测试中心迈进,为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做出新贡献。

  定量定性考核工作人员

  衡量现代测试实验室水平高低,不仅要有高档次的大型贵重仪器,高质量的管理水平,更应看分析测试人员的综合素质。测试中心下设五个检测室及行政办公室、业务办公室、技术安全保障室。业务办公室全面负责中心检测工作的质和量的管理。中心现有正式职工87人(含科研岗位),其中教授(级)10人,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8%。在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博士生导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人。测试中心人员分为三类岗位,分别是测试岗、科研岗和管理岗,其中测试岗占据了中心人数的绝大部分。所以,如何有效合理地平衡好科研岗和测试岗老师的工作量考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测试中心致力于探索优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既有严格的考核,又有人性化的关怀,年轻人有很好的成长空间,测试岗被认为是中心最好的工作岗位,因此,技术队伍相当稳定,有利于中心的长远发展。

  教授治学 以交流为道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是校内大型仪器的共享平台,强大的技术力量,先进的仪器设备,严格的管理体系让川大测试中心先后多次获殊荣。中心主任侯贤灯教授,既是中心的管理者,对中心的发展有着长远的规划;也是光谱分析领域的科学家,从事分析方法学、仪器部件和小型化仪器的研究,多次组织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

  侯贤灯教授说:“我们中心一直非常注重学术与技术的交流和研讨,中心书记李玉宝教授同时也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具有丰富的国际学术合作交流的经验,并多次主办或参与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我本人自2005年担任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以来,也做了一些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工作。”

  2010年,中心主办了“首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获得业内人士的高度好评。同期,测试中心还与厦门大学、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了“第四届亚太地区冬季等离子体光谱化学会议”(The 4th Asia-Pacific Winter Conference on Plasma Spectrochemistry,2010 APWC),侯贤灯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全球17个国家的24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大都是世界著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国内的四位中科院院士。冬季等离子体光谱化学会议始于欧美,迄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是原子光谱分析领域最重要的高端国际学术会议之一,这也是中国第一次承办该系列学术会议。

  人物简介

  侯贤灯,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1987年在成都理工大学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到1994年出国留学。1999年获美国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美国Wake Forest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8月作为引进人才到四川大学化学学院任教授,其间2003-2005年任化学学院副院长。2005年起任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四川大学985学科建设平台学术带头人。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目前主要学术兼职:英文国际学术刊物Microchemical Journal副主编,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国际顾问编委,Applied Spectroscopy Reviews和Spectroscopy Letters编委;中文学术刊物《分析化学》、《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科学学报》、《中国无机分析化学》、《中国测试》、《化学研究与应用》编委;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分析测试学会光谱分析专业委员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光谱分析、小型化分析仪器、环境分析与监测研究,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10余个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论著)近200篇,已培养博士生14名、硕士生28名。2006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研制了国内首台商品化便携式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获BECIA金奖)。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